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正宫地位
本书标签: 现代 

西夏

正宫地位

赋税

西夏赋税可区分为田赋、牲畜税和工商税三种。 [64] 西夏建国初期,由于对宋朝频繁发动战争,军需粮饷主要靠对宋夏沿边地区的掠夺。西夏皇室和党项贵族也利用权势侵占田地,役使无地的农民耕种,收取高额地租。有的甚至直接掠夺宋朝边境地区的土地,变为私田。夏毅宗时,其国相没藏讹庞霸占宋朝辖境麟州(今神木北)屈野河以西的大片肥沃土地,派兵护耕。 [65]

西夏中期崇宗、仁宗时期,是西夏封建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颁行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有关西夏赋役制度的规定完备而详尽。在《律令》的第十五至第十七章中关于农业租税条,对夏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纳租标准、数量、纳租时限、入库,及逾期不交和逃租者的处罚等都规定至详。 [65]

人口

西夏人口史无记载,今人对西夏人口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根据史书记载的有关夏国建国之初军队防务兵力配备数目中推定的。多数研究者则是从西夏诸路驻兵的总数五十余万上再加“另有擒生十万,兴、灵之兵,精练者又二万五千,别副以兵七万为资赡”,总共六十九点五万,或共约七十万。这是以西夏常备军数来推断西夏人口数。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战时“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以行”。按“适令壮丁”即适合当兵的人一般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计,若兵员五十余万到七十余万,人口数当是二百万至三百万左右。 [66]

文化编辑 播报

儒学

西夏课堂复原图

西夏课堂复原图

西夏儒学的发展是一种处在儒家影响下的官僚体制与政治文化,制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从李继迁伊始至西夏末年,历代帝王莫不学习与模仿汉制。例如李继迁时“潜设中官,尽异羌人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李德明时“大辇方舆,卤薄仪卫,一如中国制。”。西夏党项世代皇亲宗室,崇拜孔子,钦慕汉族文化。 [67]

除了崇儒尚文,还编写了一些融合和宣扬儒家学说的书籍,如《圣立义海》、《三才杂字》、《德行记》、《新集慈孝传》、《新集锦合道理》、《德事要文》等。其儒学经过夏景宗、夏毅宗、夏惠宗与夏崇宗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时出现盛况。 [106]

西夏还设立蕃学和太学。史家戴锡章《西夏记》曾言:“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40] [68] [69] 以博学多才的野利仁荣主持蕃学以重视蕃学,并于各州蕃学里设置教授,进行教学。西夏大致设立了五种学校:蕃学、国学、小学、宫学、太学。西夏建立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尊孔子为文宣帝。西夏在中后期还发展科举制度,夏崇宗后期开始设童子科实行科举考试,1147年夏仁宗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 [107] 西夏后期基本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不论蕃汉及宗室贵族由科举而进入仕途成为必然的途径

上一章 西夏 正宫地位最新章节 下一章 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