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卷一·太祖本纪第一》:五月,皇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谋反。安端妻粘睦姑知之,以告,得实。上不忍加诛,乃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出剌葛为迭剌部夷离,封粘睦姑为晋国夫人。
105. 《辽史·卷一·太祖本纪第一》:五月癸丑,遣北宰相迪辇率骁骑先渡。甲寅,奏擒剌葛、涅里衮阿钵于榆河,前北宰相萧实鲁、寅底石自刭不殊。遂以黑白羊祭天地。壬戌,剌葛、涅里衮阿钵诣行在,以稿索自缚,牵羊望拜。……上怒,引轻骑驰击。复遣骁将分道追袭,尽获其众并掠者。庚子,次阿敦泺,以养子涅里思附诸弟叛,以鬼箭射杀之。其馀党六千,各以轻重论刑。
106. 《辽史·卷一·太祖本纪第一》:神册元年春二月丙戌朔,上在龙化州,迭烈部夷离堇耶律曷鲁等率百僚请上尊号,三表乃允。丙申,群臣及诸属国筑坛州东,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后曰应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册。
107. 《辽史·第三卷·本纪第三》:夏四月,唐李从珂弑其主自立。人皇王倍自唐上书请讨。
108. 《辽史·第三卷·本纪第三》:丙申,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其主所讨,遣赵莹因西南路招讨卢不姑求救,上白太后曰:“李从珂弑君自立,神人共怒,宜行天讨。”
109. 《辽史·第三卷·本纪第三》: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
110. 《辽史·第四卷·本纪第四》:刘昫、卢重册上尊号曰睿文神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大赦,改元会同。是月,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以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于是诏以皇都为上京,府曰临潢。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
111. 《辽史·第四卷·本纪第四》:升北、南二院及乙室夷离堇为王,以主簿为令,令为刺史,刺史为节度使,二部梯里己为司徒,达剌干为副使,麻都不为县令,县达剌干为马步。
112. 《辽史·第四卷·本纪第四》:十二月丁未,如南京,议伐晋。命赵延寿、赵延昭、安端、解里等由沧、、易、定分道而进,大军继之。
113. 《辽史·第四卷·本纪第四》: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所部二十万众来降。上拥数万骑,临大阜,立马以受之。……张彦泽持诏入汴,谕晋帝母李氏,以安其意,且召桑维翰、景延广先来。留骑兵千人守魏,自率大军而南。壬申,解里等至汴,晋帝重贵素服拜命,舆母李氏奉表请罪。
114. 《资治通鉴 卷二百八十六 后汉纪一》:契丹主召晋百官悉集于庭,问曰:"吾国广大,方数万里,有君长二十七人。今中国之俗异于吾国,吾欲择一人君之,如何?"皆曰:"天无二日。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如是者再。契丹主乃曰:"汝曹既欲君我,今兹所行,何事为先?"对曰:"王者初有天下,应大赦。"二月,丁巳朔,契丹主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庭。百官朝贺,华人皆法服,胡人仍胡服,立于文武班中间。下制称大辽会同十年,大赦。
115. 《辽史·第四卷·本纪第四》: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升镇州为中京。
116. 《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汉高祖起太原,所在州镇多杀契丹守将归汉,德光大惧。又时已热,乃以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
117. 《辽史·第四卷·本纪第四》:二月辛未,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自立为帝,国号汉。诏以耿崇美为昭义军节度使,高唐英为昭德军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军节度使,分据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