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正宫地位
本书标签: 现代 

大宋宫词

正宫地位

朝堂之上,大臣们猜测两个孩童的一举一动背后是否另有阴谋,甚至猜到是刘娥来指示耶律康,还有大臣提出要将耶律康关押到大理寺惩戒,可元侃早已视耶律康为己出,于是当众下令封耶律康为燕安王,封住了大臣们的口,还和刘娥一起商讨,给耶律康起了一个汉名,叫做赵礼。

灵州送来密折,原来是知府通报,李继迁发兵作乱,不仅劫去军粮,还斩去运送兵。寇准坚持要先除党项之乱,正面辩驳王钦若的看法,令元侃颜面无存。退朝之后,元侃发现了一封匿名奏折,奏折中不仅责怪皇帝无视党项霍乱,又指责刘娥,元侃将奏折交给明察秋毫的太傅暗中调查。随后,礼部侍郎李沆受召入宫,原来是吕端去世,正在吕端去世前,便交代让李沆来任丞相,于是元侃便召见李沆,亲自封为宰相。

郭翰林和太傅见面,两人聊起匿名奏折的事情,猜测写奏折的人正是王钦若,以此来嫁祸寇准,如今寇准可能是宰相的最佳人选,于是王钦若便出此下策,郭翰林为太傅挑明,让太傅不必这么快向皇上报出实情。

天气炎热,刘娥为耶律康扇风,元侃前来探望,耶律康问起为何两人不同住寝宫,元侃不语,只由刘娥出声解围。两人共同谈论起现状,刘娥很是欣赏寇准,可元侃却很是烦恼寇准的激烈语言,没想到刘娥也为他说话,元侃一怒之下,禁止刘娥再谈国事,自己便恼怒离开,移驾淑妃寝宫。潘玉姝没想到在寝宫内终于等到了皇上来到,这下惊喜不已,潘玉姝嫁入已有十年,却未曾得到宠幸,如今自己期盼的日子终于来到,潘玉姝感觉自己忍不住地发抖,但还是抚住元侃的肩头,两人终于圆房。

第二天,丁谓击败王均叛军的消息传来令元侃大喜,没想到一介书生比武将更强,元侃决定为丁谓升官以给予嘉奖。另一边,潘玉珠回娘家探望父母,如今女儿已是贵妃,潘氏希望赶紧让女儿生下皇嗣,可潘玉珠仅是一日得宠,便已经趾高气昂,不论是父母还是兄长的话,都一概不听。

第二天,李沆知道了元侃嘉奖丁谓和王钦若,提出异议,认为丁谓和王钦若过于夸张自己的功绩,反而是寇准才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眼看李沆病情加重,并且强烈要求重用寇准,听过李沆的话,元侃才放弃了给王钦若升官的想法。接下来,党项之乱加重,已经成为大患,王钦若再次举荐丁谓,一旁的潘良共同请缨,元侃便答应下来,命令二人前去平乱。

寇夫人和皇后谈论朝中大臣,皇后认定寇准定是忠臣,答应让父亲郭翰林替寇准多多美言。苏义简求见元侃,两人谈到西北叛军的事情,苏义简举荐枢密使曹彬之子曹璨赴麟州知州,以抵抗叛军。另外,苏义简提到皇帝多日冷落刘娥的事情,希望元侃能够多多探望刘娥。元侃又何尝不是思念刘娥,就连睡梦中都呼唤着刘娥的名字,这可让枕边的潘玉珠吃醋不已。

潘良和丁谓因为各执己见、判断失误而导致李继迁攻下灵州,元侃问起大殿之上谁能御敌,此时寇准提出意见,让不如封酋长班若石为王,这样才能利用班若石的力量遏制李继迁,可是其他大臣的反抗,皇帝决定不给封王,但是还是给一个官职,但寇准又提议让元侃亲自前去面见班若石以示诚意。让当朝皇帝面见一个酋长,此等言论在元侃的心中十分不可理喻,不禁气愤地拂袖离开,可郭翰林又拦下元侃,对寇准的建议表示赞同。如今,郭翰林、李沆以及刘娥都认同寇准,这让元侃感到疑惑不已,难道是自己小肚鸡肠误会的寇准吗?身边的宦官张景宗认为皇上应该相信刘娥的谏言,这话令元侃扬起了笑容。

上一章 大宋宫词 正宫地位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大宋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