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清玉牒记载,玄烨第二十四子胤秘的生母是陈氏,而且所有为玄烨生育过皇子的后妃内,并无白氏女子。汉文列祖子孙直档玉牒。《永宪录》所言有误。不过,胤秘之母逝于雍正五年十一月(《爱新觉罗宗谱》说她逝于雍正年间),“籍苏州”,大概不会有错。
在雍正朝,圣祖皇二十四子允秘的生母穆嫔陈氏的称号是“白贵人”。白贵人的“白”字满文为 (bo) ,即旧北京“白”字的正确发音。《永宪录》称允秘之母贵人在雍正五年(1727年)十一月去世仅为谬误。早于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的宫廷档案中,曾有总管太监为白贵人传送金棺而支取银两的记录。由此可知,白贵人陈氏当去世于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之前。钦天监少卿藏德的奏折称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二十六日未刻才拆墙动土,将荣妃白贵人修圈之石运至陵地。根据《昌瑞山万年统志》的记载,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初四日,允秘之母穆嫔和允祉之母荣妃的金棺是同日入葬景陵妃园寝 (今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 。这与《永宪录》中“起送先朝荣妃、白贵人金棺至妃衙门”,以及“冬十有二月乙酉,葬荣妃、白贵人”构成对应。由此可以确定《永宪录》中所载的“先朝贵人白氏”仅为误记,应该为“先朝白贵人陈氏”。
康熙朝晚年来京任宫廷画师的意大利人马国贤神甫,在回忆录《京庭十三年》里,有如下记载。
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马国贤随同玄烨前往热河,在避暑山庄居住。一天,一位与他要好的太监告诉他,如果他想看一眼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活佛,可以乘这位活佛经过其住所时,从窗纸孔中窥视。马国贤照做中,搞错了方向,本应朝北边看,他却径直向西望去,发现对面湖岸边坐着一位年轻妇人,身披深红色斗篷,头上戴的珠宝熠熠发光,耀眼夺目,宛如一位圣洁的女神。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儿,正跪在她的腿边,与她说话。当太监询问马国贤对活佛的印象时,他回答说:“一个如此年轻、美丽之人,竟学会这种能将一个人变得不正常的诡术”,“并且竟使自己被陛下的一个孩子当作神一样崇拜着。”太监知道他看错了,赶紧纠正了他的视线,他终于看到正坐在一条船上,由数名太监陪侍去晋见皇帝而路过窗前的活佛。接着,太监又告诉他,他刚才望见的那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是玄烨的几位主要妃嫔之一,因近日身体不适,正坐在湖边呼吸新鲜空气,那个小男孩是她的儿子。
根据马国贤所述小男孩的年龄推算,他望见的美丽贵妇,是皇二十四子胤秘之母陈氏,胤秘当年恰是5周岁。陈氏作为玄烨晚年最年轻的妃嫔之一,很受宠爱,康熙六十年夏曾随同玄烨去热河避暑。《清圣祖实录》记载六十年四月玄烨巡幸塞外时,有11位皇子随驾,其中最小的是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两人都是10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