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孝王刘兴,汉元帝刘奭第三子,母昭仪冯媛(冯昭仪) [1]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六月,被封为信都王 [2] 。刘兴在被封为信都王的第十四年(即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改封为中山王。 [3]
时汉成帝无子,议立太子时,御史大夫孔光引用《尚书》说:商王无子,兄终弟相继,中山王刘兴是元帝之子,应当立为继承人。”汉成帝认为中山王刘兴没有才干,又是兄弟,中山王即位后,他就不能入太庙。外戚王氏与昭仪赵合德都支持定陶王刘欣为太子,故遂立刘欣。汉成帝又封刘兴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增加刘兴万户的食邑,来安慰他。 [4]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八月初九,中山王刘兴去世,谥号孝,史称“中山孝王”。子刘衎嗣位。刘衎继承王位的第七年(即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去世,因无子,故王莽拥立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祭祀。 [5]
孝王陵墓编辑 播报
中山孝王刘兴墓,封土高约7米,墓室南北长36米,东西宽10米,有甬道、东耳室、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东耳室为死者贮存食物、水和酒的库房,摆放了大量的陶罐、陶瓮、陶壶、陶勺。西耳室摆放着车马器、铜铃、兵器、武士俑等,表示死者死后继续拥有尊贵和权威。中室又称主室,为死者使用的会客厅、议事厅、书房,随葬品主要有木器、酒器、灯具等生活用品;中室还代表着死者生前拥有的庄园、庭院和游乐场所,所以还摆放着楼阁、歌舞杂技俑等明器。后室是摆放棺椁的地方,棺椁内有玉衣、钱币、铜剑、金箔等,相当于主人生前的寝室。整个墓室券顶及墓壁均为两层墓砖,每块砖重75斤,上有白灰题字,字为佐书,每一排砖字相同,依次为“甲”、“子”“乙”“丑”“觚”“就”等。此墓铺地砖为五层,每块重67斤。
参考资料
1. 《汉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第五十》:“孝元皇帝三男。王皇后生孝成帝,傅昭仪生定陶共王康,冯昭仪生中山孝王兴。”
2. 《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二年………六月,立皇子舆为信都王………”
3. 《汉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第五十》:“中山孝王兴,建昭二年立为信都王。十四年,徙中山。”
4. 《汉书·宣元六王传》:“成帝之议立太子也,御史大夫孔光以为《尚书》有殷及王,兄终弟及,中山王元帝之子,宜为后。成帝以中山王不材,又兄弟,不得相入庙。外家王氏与赵昭仪皆欲用哀帝为太子,故遂立焉。上乃封孝王舅冯参为宜乡侯,而益封孝王万户,以尉其意。”
5. 《汉书·宣元六王传》:“三十年,薨,子衎嗣。七年,哀帝崩,无子,征中山王衎入即位,是为平帝。太皇太后以帝为成帝后,故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