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3月24日—1738年3月21日),原名爱新觉罗·胤礼,满洲正红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为纯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序齿为第十七。
允礼九岁以后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于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雍正帝临终时,命允礼辅政。乾隆即位,允礼任总理事务,主刑部事务,由于身体较弱,乾隆帝命其在私邸中办事,隔几天进宫一次即可,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照顾。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赏识;乾隆元年因事罢双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因允礼无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嗣子。因允礼彼时年幼未参与康熙晚期夺嫡之争,故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早年受教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1697年3月24日),母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康熙三十三年入宫,为宫女。康熙五十七年册勤嫔。雍正四年尊为皇考勤妃。 [1]
由于清圣祖非常重视诸皇子的教育,既要他们练习满汉文书法,熟悉经书,又要求他们精于骑射,所以出身皇家的允礼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满汉文教育。允礼幼从学沈德潜,豁达适体。他早年纵情山水,不参与皇权之争,聪明持重。又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学,所刻书雕甚是精美。专心研究藏传佛教经书并组织翻译藏文名著,曾选编刻印《古文约选》。他一生笔耕不辍,与当时文坛、诗坛威望甚高的方苞、沈德潜等也有颇多交往。 [1] 胤礼从康熙四十四年,九岁开始随驾巡幸,至康熙谢世无封。
受封理政
果亲王画像
果亲王画像(4张)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五月二十七日,雍正命“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锋统领”。隶属前锋营。七月初六日,着果郡王允礼管理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七月二十七日,着果郡王允礼管理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如此,胤礼兼任两个旗的都统事务。九月三十日,雍正赐胤礼白银一万两。
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十七日,伊尔拜革职,胤礼正式出任镶蓝旗汉军都统。五月初八日,雍正谕:“以果郡王允礼管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仍兼管镶蓝旗汉军都统。”八月初八日祭大社大稷,胤礼往替皇帝行礼。初九日,胤礼代皇帝祭孔。八月二十七日,雍正谕宗人府:“着加怡亲王俸银一万两,果郡王着照亲王给与俸银俸米。”
雍正四年(1726年)四月,胤礼奉旨监管镶蓝旗蒙古都统。七月初八日,雍正帝命康亲王崇安和胤礼负责稽查国子监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