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妃立后
雍正十二年春季的选秀中,镶蓝旗讷里佐领下、原任佐领讷尔布之女被指婚于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及后,由钦天监根据八字算日子,即所谓“择吉”,决定在八月十二日巳时送妆奁,行初定礼,赏宝亲王侧福晋之父讷尔布染貂冬冠一顶等物,赏侧福晋之母镶有两个珍珠的金耳坠三对,赏福晋父母四成色淡金十两,银七百两等物 [36] 。十一月初八日(1734年12月2日)正式娶进,新娘卯时上轿,正未时梳头,行走均朝西南方向。婚礼后,侧福晋随宝亲王向雍正帝及其后妃行礼 [35] 。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也即那拉氏入潜邸九个月后,雍正帝驾崩,皇四子弘历继位。在雍正十三年乙卯九月二十四日(1735年11月8日)那拉氏被封为妃,暂称为“那妃”。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1735年12月12日),乾隆将位于花甲寺胡同的舒库入官之宅邸一所共四十二间,赏给她的父亲原任佐领讷尔布,档案可知她家原本住在河槽沿东。乾隆元年丙辰五月(1736年6月9日—1736年7月8日),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乾隆帝下旨赐匾”德洽六宫“于储秀宫,”令仪淑德“于永寿宫,又”著收拾景仁、承乾、钟粹三宫,用买尺七方传七千叁百八十六块......",据《故宫100》介绍,那拉氏曾为承乾宫主人,推测乾隆初年那妃居所或为承乾宫。最迟到乾隆九年甲子十二月(1745年1月3日—1745年1月31日),娴妃搬进翊坤宫。
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娴妃册封礼;其封号“娴”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的满语是“elehun”,意为“安和的”,“恬静的”。
乾隆十年乙丑正月二十三日(1745年2月23日),那拉氏被晋封为娴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行册封礼。
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十一日,弘历的元后孝贤皇后病逝,中宫皇后的位子出现空缺。三月二十二日,乾隆下令将养心殿西耳房的装修挪到东耳房去,也就是说最晚于此日乾隆敲定了继后的人选(东耳房是皇后住处,西耳房是贵妃住处,东西围房是嫔妃住处)。同月,那拉氏手中增加三名宫女,接近皇后标准。四月十二日,部分低位妃嫔如陆常在、那常在(即后来的庆妃、颖妃)等已经内部晋升为贵人 [34] ,推测同日那拉氏进为皇贵妃。四月十四日(1748年5月10日),娴贵妃侄子、佐领讷苏肯授三等侍卫及乾清门行走 [38] 。四月十六日,东耳房内挪得装修讫,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此后东耳房内出现了安床、安柜、糊纱等陈设改动。四月二十日,那拉氏已经在内部档案里被称为皇贵妃,二十一日,乾隆帝从雍和宫出发前往静安庄阅视工程。那拉氏以六宫之首的身份携其他妃嫔随行。六月二十一日,孝贤皇后丧满百日。二十二日,军机处呈进所拟册立皇贵妃谕旨,乾隆帝朱笔改册立谕旨后,批示明日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