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没完没了的规矩,刷了一些人,终于到二选了。
审看时,备选女子要按圣旨六人一排。每排里有的都落选,有的都落选,未来前程各有不同。
若是四妃觉得意见不一,便会请两位贵妃下决定,若两位贵妃觉得六个秀女长相不合格,太监便会按照名单念撂牌子赐花。
当然这一过程可操作性很高。有些人家可能会提前送礼打好招呼,有的想撂牌子然后家族联姻的;有的是想保证过了选秀,搏一搏好前程的;
“嘉兴知府之女夏如花,撂牌子,赐花。”
“通政司副史付安之女付华,撂牌子,赐花。”
“礼部侍郎曹必应之妹曹香玉,撂牌子,赐花。”
“步军营副统领林庭政之女林青云,撂牌子,赐花。”
……
终于要等到她们这一排了。若曦看到前面的六位秀女,有的欢喜,有的失落,简直让若曦心惊胆战。
但她想到选秀前,十三阿哥拍着胸脯仗义地对她说,“若曦,放心好了,我会拜托四哥,请宫里的佟佳贵妃娘娘帮忙,让你撂牌子离去,你定然能重得自由。”
若曦定定神,相比其他命运不知如何的秀女,她感觉自己底气更足,显得也更淡然了。
众秀女行礼请安,“奴婢见过佟佳贵妃娘娘,郭贵妃娘娘,娘娘金安。奴婢见过惠妃、荣妃、德妃、宜妃娘娘,娘娘吉祥。”(写这一段,真是难为我了。甄嬛传里的选秀时太后与皇帝坐镇,行礼用语也不好照搬;步步惊心就像玩一样,总共就几个秀女……)
佟佳贵妃还记得儿子四贝勒拜托的事,说是喜欢这个性格特别的马尔泰若曦。
即便再怎么无脑的人,养尊处优了几十年,也养出了一种普通人没有的气质,但是,这并不代表佟佳贵妃就忘记了从前自己还在现代时的记忆。
皇上那么多儿子,只有佟佳贵妃的四贝勒当初“破坏”了规则,就好像给太子选太子妃似的,佟佳贵妃居然提前给儿子培养侧福晋?
***
这一出,让人想到前朝大明朝的那位叫门天子之母孙氏孙若薇。
孙若薇家境不咋滴,但是她却有一个妄想女儿攀龙附凤当娘娘甚至当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
孙氏母早早给女儿谋划,早到多少年?在孙氏十岁时,彭城伯夫人就开始早早地谋划,给宫里送礼,终于让当时的太子妃张氏不得不注意到了这对母女。
胖胖的太子朱高炽当时的处境不是多好,有竞争力很强的汉王朱高煦。一般深处难境的人待成功后带来的成就更大。
朱高炽最后的成就不必多说,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版的朱标吧,文武都懂的太子。
太子妃张氏父亲是是朱元璋时期,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张麟,家境妥妥的高门啊。在这种情况下,张氏和婆婆徐氏肯定有很多共同话题。两人出身很相似,都是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拥有了一定的思想境界。
只是可惜,在识人这一方面上是张氏的一个污点,也就是孙氏。
如果是出于教育未来儿媳的目的,接一个出身普通的女孩儿进宫,张氏也算是目光长远。只是可惜,哪有接一个女孩儿,但最终却只能当妾的?
想想就细思极恐!这对孙氏来说,是她的机遇,但对太孙朱瞻基未来的妻子来说,可是倒了大霉!青梅竹马的威力很大啊!
古代哪个正妻喜欢丈夫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姐妹?这不是贤惠不贤惠的问题,而是这个青梅陪伴丈夫那么多年,有着一种甚至远超妻子的情谊!
对未来的太孙妃来说,孙氏就是可恶的那个“青梅”;对孙氏来说,太孙妃是插足她和“竹马”太孙的三!
细细想想,究竟谁才是插足者?太孙妃真是倒了八辈子霉被选中当太孙妃,去一个心有青梅的得男子那儿得到尊重与喜爱,难啊!
如果这只是一个有分寸的妾也就罢了,你有本事最后斗倒了太孙妃自己当上皇后,然后教育好儿子,管理好国家,也没人说,甚至可能还有人佩服她。
可是,像刘娥、武则天那样的女子历史上有几个呢?更多的是和孙氏、慈禧一般的吧?
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认为皇太孙已成年,当择配,当时朱棣在有意打压外戚势力,还给大明后世子孙定下基调,以后的娶媳妇儿不娶家世高的,就娶家世低的!这才是好皇子。
彭城伯夫人为了让女儿当上未来皇后,经常出入宫廷,称她生的女儿贤德。
因当时的太子妃张氏不知道为什么也同意了,大概没想那么多吧,也许张氏以为孙氏未来能当她儿媳妇儿便没拒绝,于是告诉了公爹朱棣。
朱棣一个喜欢北征的皇帝哪考虑到那么多,于是十分干脆的同意了让孙氏入宫。
孙氏一进宫,可是坏了!谁能想到,朱瞻基这小子居然非常喜欢孙氏这个童养媳,心里早就认定孙氏是他未来的太孙妃。
可,到朱瞻基大婚年龄时,他爷爷朱棣又突然下诏让人安排给他的好圣孙朱瞻基选太孙妃。最后,胡氏倒了大霉,被册封为正妃,而孙氏只能为嫔。
彭城伯夫人非常愤愤,经常为此跟好脾气的太子妃张氏唠叨,大概就是,不是说好了,让俺家闺女当你儿子妻子吗?咋让俺闺女当什么小妾?太子妃啊,你办事不行啊。
朱瞻基也气的不行,爷爷瞎捣乱啥!你懂不懂啊!孙儿的真爱是孙氏啊!不是啥胡氏,要不是怕您突然不高兴,不让孙儿当太孙甚至牵连了俺爹太子,俺早就大闹了!
孙氏也是指甲恨得掐进肉里,下定决心,一定要争一口气!她简直能听到奴才们在背地里嘲笑她……
她十岁时就进宫,处处奉承着性格高傲甚至有点狂傲的太孙,就是为了让太孙喜欢她,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一个胡氏抢走了她的太孙妃之位!
她发誓,一定要亲手将太孙的妻子之位夺回来!太孙妃之位算什么,她相信,她未来一定是皇后!
孙氏等啊等啊,朱瞻基终于当上皇帝,皇帝果然给力,上来就给亲爱的青梅封了贵妃。
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立后赐金册金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
而孙氏与朱瞻基从小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朱瞻基特地为孙氏破格,向张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此后,明朝诸帝贵妃都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看到这里,想来就看到了这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以后会惹出什么乱子!
一步破例,步步破例。
在胡皇后看来,孙氏是一个非常可恶的女人!她真的非常后悔被当时的朱棣选为什么太孙妃!心中已有真爱的男人很好攻略吗?错!胡皇后的境遇非常危险!
朱瞻基是个非常冷血又无情的人!为了心爱的孙贵妃,一次又一次破例。甚至承诺,只要她生下长子,便废掉胡皇后。
胡皇后生下女儿顺德公主、永清公主;孙贵妃生下女儿常德公主,终于第二胎生了儿子,也就是朱瞻基长子朱祁镇。
自此,愈发宠爱孙贵妃,最后,再也无法忍,以“胡皇后无子”为由所以理应让贤,逼胡皇后上表逊位。胡皇后竟然因为二胎没拼过情敌,被丈夫废了!
皇长子朱祁镇有如此一个宠妃上位的母亲,父皇又如此喜爱,理应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是一位明主。
可惜了,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大明的天子寿命都不太长。朱瞻基死的有点早了,后宫又是孙皇后为第一人,还有谁能教育、能劝朱祁镇?自然是只知道溺爱儿子的孙氏。
朱祁镇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像他爹、他爷爷那样,当一个大明战神!让他爹在地底下看到他的英明神武而骄傲!
他决定亲征瓦剌!由他妈孙太后坐镇,命他那个宫女生的废物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高高兴兴的带着他爹、他爷爷、甚至他太爷爷留下来的勋贵文武精兵强将等去北征打瓦剌去了。
然后,一系列的骚操作下,华丽丽的被俘了……
上一个被敌人抓住的皇帝是谁来着?哦,是那个非常有名的宋朝的那俩货,宋徽宗宋钦宗啊。简直是奇耻大辱!
皇帝都被瓦剌抓住了,这不是简单的一个人被抓,意味着跟随皇帝出征的满朝文武,几十万精兵都死了。大明从此由盛转衰!
这才几代呢?富不过三,朱祁镇刚好是第五代,但是朱棣有一个名号是成祖,朱棣完全可以说是第一代;然后他儿子朱高炽当了几十年太子,每当两年皇帝就找老爹了;然后才是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朱瞻基。
朱高炽这一个皇帝几乎可以忽略,因为朱瞻基的文武班子几乎可以说是从他爷爷那里继承下来的,但问题四朱瞻基这个在位稍微长一点的皇帝,也不长啊。
所以,朱瞻基的下一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