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博陵有户崔姓人家,几代以丝绸生意为业,乐善好施,又不曾与人结怨,一直安居乐业,家世颇丰。
但经商者岂有不攀权附势之理?不然哪来几代生意一帆风顺。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办事,一则可求个关照,二来可光宗耀祖。不料这崔姓人家却与朝廷无缘,几代人皆无功名,教当家的甚是担忧。所以崔姓家族这几代人十分注重培养幼儿,希望能博得个功名,光耀门楣。
到了大历六年,崔老爷终于生了个儿子,名叫崔护。幼时已是十分聪慧,崔家在外到处访寻名师,在家授教,以至崔护童年只能在家中度过,沉默寡言,不善与人结交。到了成年时,崔家又在朝中打通关系,将过半家业财产押在崔护身上。可惜崔护虽是资质出众,却无心当官,只碍于父母之命,不得不上京赴考。
此时距离科举之期还有数月,崔家早在都城长安置了套别院,好让崔护在此安心读书,一举及第。
崔护自小没试过孤身一人居住,但却是十分期待独自一人的感觉。没有父母督促,没有下人照料,寝无定时,食无讲究,这样的生活似乎正合崔护喜爱。
崔护呼!总算耳根清静了。😤
严管家少爷,这别院家具摆设都已经置好,工人都散了,但您真的不需要下人打点吗?😳
崔护😒严管家,你回去跟爹说,崔护已是而立之年了,自己能够照顾自己,放心好了!
严管家可是老爷吩咐......😲
崔护一帮下人在家中转悠,叫我如何安心读书?😩万一不能科举及第,难道是严管家你负责吗?😒
严管家得了崔老爷嘱托,定是照顾崔护周全,岂知崔护却只想过一个人的生活,哪怕就只有几个月时间也想体验一下这种生活。
崔护就让元白留下打点好了。严管家还是带其他下人回去吧!家中爹娘年纪也不少,他们习惯了你大理家中事务,没有你的照顾不行的。
崔护如此一说,严管家甚是感动,把元白喊了过来
严管家你自小服侍少爷起居,懂得少爷脾性,自然能侍奉好少爷。但如今不同以往,客在异乡万事皆需小心。
元白管家放心,婢女定会小心照料少爷起居。😉
严管家带同其他下人回去博陵不表,只说崔护初到长安,已被新景色所迷,跟上古文人雅士一样,又是一番游玩兴致。只是严管家一直没动身回去,也不好如此撒野。此时严管家已离开,崔护把元白唤来。
崔护元白,如今天色尚早,我们到街外闲逛一下。😁等我换件闲服便来,你且先去打点一下。
元白心想:“平常用品早已一应具备,况且他平日最厌市井之声,此番出去虽无目的,不觉间又是往郊外观景去。”
元白连忙往酒窖中提出一埕崔护平常最喜欢的黄醅酒和一些水果放在手提篮子中。
崔护元白!!😩还在磨蹭什么呢?我可不等你了!
元白对不起,少爷!新家的还不太熟悉,让你久等了!😢
崔护我说你啊!从小到大就是笨笨的,连在家都能迷路,要是在外边你不跟好,回不来家可别怪我!!😒
元白恭敬地连连点头,嘻嘻一笑。
崔护也是与她算得上青梅竹马,故意逗她一下,却没有真心怪责。
两人关好了前院大门,沿着大街走去。一路上车水马龙,杂摊缭乱,虽是都城大路,却被杂货摊占据了大部分,随便走走都能踢到别人的东西。
元白少爷,虽说都城兴旺,怎的摆的杂乱无章也没人管呢?”
元白本来就是个单纯之人,心中容不下眼前纷纷乱乱的事物。
崔护这你就不懂了!京城之所以繁荣,其实也就因为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流动贩子。😏
崔护指着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老人
崔护你看他,冰糖葫芦里面是李子,在老家能吃到吗?😋看!!那边有人卖艺,过去看看!!😲
元白倒是奇怪崔护怎会突然对市井之物来了兴趣,换作是平时,就连人多的地方都不愿多待的。元白不觉盯着崔护的脸看出神。
崔护😯喂!?元白!!😦你有听我说话吗?😧
崔护用手在她面前晃晃,见她依旧神情呆济,仿佛像个老僧入定一样,元白忽然回个神来
元白少爷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我赶紧到药店请个大夫来帮你把把脉。😭
崔护不知可气还是可笑😂
崔护你这笨蛋无药可救了!
元白却只听到崔护最后那四个字。
元白无药可救?!少爷你别吓我!!😱
元白急了,下意识牵起崔护的手就把起脉来,动作神态倒是有几分架势
崔护你懂把脉?😒
元白这才反应过来,甩开了他的手。
元白啊!😅不懂呀!
“我就是情不自禁地牵你的手而已!”当然,这是元白的心里话,并没有说出来,崔护自然也没有想到。
崔护走吧!我们还是到别处走走!看你这德行,估计逛着逛着会走丢的!😒
崔护调头往南街城外走去。
元白默默跟在身后,吐吐舌头,回想起刚才也是十分汗颜,差点被崔护看出自己的心思。其实婢女对少爷产生好感在当时的世态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地方还有通房丫鬟的习俗。可是身为下人,即使是有情,也需主人有心方可算是个妾,更别说主人无心。
崔护元白年纪尚轻,也未曾想过男婚女嫁之事,所以二人独处感觉还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