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遭到社会毒打了,还是学不会人情世故?
作者:Leo Chen(深圳大学 应用心理学硕士)
人情世故并不是毒打出来的,毒打出来的要么是孤僻冷漠,要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人情世故是在一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周围人经得起当事人探索,遇到问题有可以退回的庇护所之中孕育出来的。
皮特.方纳吉说孩子,怎么理解“父母是怎么看待他”的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如果他在其他人眼中看到的自己是值得的,那么他就可以借着这个值得来探索自己的内心和外部世界。在探索过程中,如果不出现大问题,个体就可以借助对周围人的观察学习,对自己感受的理解,逐渐提升自己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而那些觉得自己不值得个体,从成本角度来说,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论证自己的这些探索获得正反馈的几率,祛除干扰他们决断的痛苦感受。
一个孩子的人情世故的发展,主要是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他的不舒服是如何消失的,一个是他所看到的其他人的不舒服是如何消失的;此外,对于那些觉得不值得人,以及那些在人情世故是上遭遇重大创伤的个体,当他们体验到过于强烈的,或者焦虑和压力超过他们的处理能力,或者没有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焦虑和压力,外界刺激会加深他们的痛苦而非促进成长。
1.自己的不舒服是如何消失的(不舒服只有在解决那一刻才开始变得清晰和有意义)
一个孩子出生后,就要面临各种需要,比如饿了,太冷,疼了,湿了,最开始的时候,对孩子而言,因为他们只能通过哭吸引母亲来处理,所以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所带来的痛苦都是一样的。如果在刺激出现之后,母亲总是能够及时出现,那么这个孩子就可以借助母亲的行为,逐渐理解自己的痛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比如自己需要喝奶,需要抱抱,需要上厕所,那么个体就能在分辨这些感受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相应的功能,比如最开始的饿是哭,之后是找乳房或者奶嘴,之后是找妈妈,之后是自己找食物。
在进入社会之后也是一样,如果个体的痛苦没体验过被解决,这些痛苦就是混乱而强烈的,比如一些个体在公司觉得很不开心,但是如果这些不开心不经由被解决,他就搞不清楚是同事的问题,领导的问题,工作方向的问题,还是他自己能力的问题,因为都有可能,他就会陷入在这种强烈的混乱和失控之中。但不论是他能够借助同事的力量,领导的力量,或者自己找到工作的价值,或者技能提升的方向并且降低那种不开心的感觉,毒打对他才开始变得有意义,个体才有了继续往前走的信心和继续发展的机会,比如个体才会理解自己可能真的需要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真的需要研究人情世故。
2. 他人的不舒服是如何消失的(可供观察学习的环境和人,以及来自他人经验的分享)
在3岁之后,个体开始幼儿园,之后个体就可以借助对同龄人的观察,对比自己的感受,完善对自己很多事情的的理解,借助同龄人间的交流,获得情感宣泄和情感疗愈(获得小伙伴的安慰),通过观察他人问题解决过程及小伙伴的传授,习得自我负责经验,逐渐走向独立。
随着孩子有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参照标准,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诠释和引导变得更容易被辨识和容易被记住,比如什么样的孩子是招人喜欢的,什么样的孩子是容易被骂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危险的,什么样的行为会获得大家的尊重。随着孩子接触的人和事情逐渐增多,这些记住的东西对孩子得影响就会呈几何级增长。
这也就是为啥武侠小说和宫斗剧会什么会给主角安排那么多贵人和武功秘籍的原因,这些人借助贵人和武功秘籍,获得了成功的方向和信心。说回人情世故,如果个体无法融入公司的环境,没有一个可以谈论分析分享经验的空间;领导脾气暴躁,骂人的时候不说问题,只是人身攻击,那么个体在这个公司经历的更多就是痛苦,而不是人情世故上的成长了。
3.对于那些超过个体处理能力的外界刺激,或者发生在没有消化空间的个体身上,那些刺激带来的更多是痛苦,以及更长时间的自我消化,甚至是崩溃,而非机会。
当痛苦在个体可以承受范围内的时候,个体是可以将痛苦和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的,只要问题解决对个体的难度不太大,个体会想办法解决挫折,当他发现自己的想法被验证为可行的时候,他会得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规则,并且感到获得了情感满足,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思考功会得发展,挫折对他也会变得更加能够容忍。当不能忍受挫折时,个体就会回避和挫折相关的事物建立关联,如果他没办法将关注点放在问题解决上,那他就会产生一种不断增强的我要死了感觉,以及赶快将这种感觉清除出去的冲动;
回到人情事故上,对于那些工作比较轻松的人而言,他是有足够空间来思考人情世故的。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个他极其不适应的工作,而身边有没有人来协助他消化他的不适应,那么他感受到的都是想要逃跑,或者回避,他的第一任务就不在人情世故的提升上,而在于如何让自己心情好一些,比如辞职。
不确定你说的遭遇到了社会毒打,和学不会人情世故是个什么样的情形,比如总是会被欺负,被PUA,没办法争取到自己的利益。有些人会因为这些挫折,陷内耗、丧和自责之中,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吃饭睡觉。
如果这些情况比较严重,而又的确没有资源,个体对此感到痛苦不堪想要做出一些改变的话,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会协助个体处理当前的痛苦,当个体的痛苦和绝望的感受下降之后,个体就有空间将注意力放在问题之上的,并且可以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之后咨询师会协助个体一起处理这个尝试过程中的困难,直到你和现实之间发展出一段真实而有力量的关系。
下面有两篇情绪调节,两篇心理咨询的文章你可以看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Leo Chen:应对无助/绝望的几个小方法
Leo Chen:安全感不足者如何通过调整居住环境提升自我安全感
Leo Chen:做心理咨询前你应该知道的七个方面(干货)
Leo Chen:【必读】何谓精神分析/动力取向的治疗(国际三大协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