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国王病入膏肓,御医诊断后,开出一个奇怪的药方:国王必须穿一件全世界最快乐的人的背心,才能得救。于是,一位大臣临危受命。
他首先想到的是丞相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没想到丞相大人对他说,他很烦恼,处理不完的国家大事,勾心斗角的权力斗争让他烦透了,很少快乐。
于是,这位大臣又拜访了这国家最富有的一个财主。这财主有的不是烦恼,而是痛苦,总是要提防别人谋财害命,快乐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奢侈品。
后来,这位大臣遍寻了全国的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
有一天,一愁莫展的大臣走到河边,听到一个人快乐的歌声,在歌声里,大臣听出了难得的无忧无虑,还有无边的逍遥自在,原来是躺在河边的一个乞丐在开心的唱歌。
大臣将信将疑的问这乞丐:“你有痛苦吗?”
乞丐说:“人间神仙,何来痛苦?”
大臣又问:“你有烦恼吗?”
乞丐说:“四海为家,哪来烦恼?”
大臣如获至宝,终于找到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大臣请求乞丐马上把背心卖给他,出什么价钱都可以,乞丐大笑道:“我有世界上所有的快乐,可就是没有背心。”

悲观与乐观只是不同的心态,悲观好比垂死的国王,乐观就如这快乐的乞丐。
悲观和乐观,都起源于个人的感觉,而且常是偏重主观的感觉。
人生的很多幸福是以生活的苦难为代价,悲观者会把这些苦难记在人生的履历本上,不断地折磨自己的灵魂,而乐观者则把这些苦难当作向人生购买快乐的支票。
悲观者会说,人生是个大圆,直径是人对这世界的欲望,痛苦和烦恼是这圆的周长,所以要无欲无求才快乐。但乐观者却说,生命是发展的,尽管欲望愈增,但是满足欲望的方法和能力也愈增,因此快乐也愈增。

历史上的悲观主义有着种种论调,他们有的认为快乐就是善,痛苦就是恶,但是这世界满目都是恶,所以,痛苦无可避免。他们或者认为生命是意志的手段,意志是生命的目的,但支配生命的意志是盲目的,所以人生充满了无穷的痛苦。还有的认为社会文明愈进步,道德愈沦丧,人类就逐渐堕落,原始的快乐也就逐渐丧失。
所以,在他们眼里,这世界充满了无边的黑暗,人类应该痛苦着人类的痛苦。
乐观主义有着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宇宙有一个全能完美的主宰,人生下来本来就有罪恶(原罪),但人赎清罪恶以后,就可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人应该快乐。他们或者说这世界是个合理的世界,有着理性的构成,恶是不合理的,不真实,而善是真实的,善能带来快乐。他们甚至给世界算了个总帐:世界总是进化的,于是,就总而言之,这世界总是进步的,人类的快乐应该是越来越多。
所以,他们说,这人间永远是一片光明,人类应该快乐着人类的快乐。

其实,我们用不着悲观,也用不着盲目乐观。悲观除了能遮挡人心中的阳光以外,别无用处。固然,这个世界充满痛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任何生命无法回避,需要去面对的无奈现实。人有时会不情愿的遭遇人生的磨难、痛苦,甚至是厄运,但是我们要敢于去面对人生的任何狂风险浪,把所有的人生痛苦,当作遨游于生命海洋时,撞击船头的一朵朵小小浪花,当我们努力挥动生命的船桨,乘风破浪,就一定能抵达幸福与快乐的彼岸!
当一个人“穷途末路”的时候,乐观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人可以依靠这笔宝贵的财富反戈一击。但是,如果连这笔财富都没有了,那可真是彻底的“一无所有”了。
人类的生命,和自然世界的万事万物同样真实,人完全可以驾御自己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命运,用人的意志去改变自己,用真实的活力去改变现实的生活。有时,暂时无法改变生活时,就不妨改变一下自己,便会拥有另一番风景。
二战结束时,一位美国战地记者在一片废墟般的居民区里,看到在一个德国居民的窗台上,有一个简陋的花盆,一朵玫瑰在里面吐蕊怒放,眼前的情景令这位记者感叹不已。因为这支玫瑰,不单纯洋溢着一位普通居民乐观心态下对生活的热爱,而且绽放出了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