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先生一向喜欢最聪明的学生,巧慧天资卓绝,仅半个时辰就将刘恒绢帛上近二百个字认全,书写笔迹更是跟刘恒一样。
不仅如此她还触类旁通,根据字的组成读音象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认字方法。
又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做偏旁,结合日常生活吃住行,把每一个字编成一本简易字典,通过该字归属五行或生活用途,就能从目录找到该字。
从教巧慧认字到现在周亚夫表情已经从震惊到麻木,哪怕面前认字手册还很简陋,甚至都没来得及刻在简上,但丝毫不影响周亚夫心中震惊。
只因现在人识字要么家学渊源,要么出身显赫,平民是很难有机会识字的。
就算侥幸得到一两卷竹简,知识也被上层社会垄断,除非手把手教,否则根本没办法识字。
但有机会找识字老师的又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事情仿佛陷入死循环,有权有势才有机会识字,要识字就得有权有势有识字人教。
平民求学上升的途径基本都被堵死,可有了巧慧这本识字手册就不一样。
首先它很简单,通过五行材质用途将字的偏旁属性进行整理,想找哪一个字,就翻到哪个对应偏旁。
这对没机会求学的平民而言,无疑多了一条上升途径,虽然光凭手册认字依旧很难,但起码已经有了入门券。
再难还能比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辈子地里刨食难吗?
只要学会手册使用方法,剩下的字自己就能学会,因为按巧慧想法,她之后是会在每一个字上注音。
周亚夫虽然不知道巧慧用什么办法,但只要注音成功,世家权贵平民间的天堑就被打通,社会阶层流动,人们有了上升途径,国家才会繁荣,不会像一滩死水。
否则权力永远通过血脉流通 长此以往周亚夫不敢想象大汉之后究竟变成怎样。
要么世家垄断,要么门阀林立,无论朝代怎么样更迭,平民都永远是平民。
周亚夫虽然出身大汉顶级权贵,乃太尉周勃次子,但他显然也不想看到这样一种情况。
所幸为时不晚,索性巧慧这本识字手册让他看到希望,桌上水沾湿的墨迹早已经干了,但周亚夫胸口却砰砰沸腾。
“巧慧你能再誊抄一遍,让我献给陛下吗?”
周亚夫郑而重之道,由不得他不谨慎,要是巧慧关于识字手册的构想真能实现,于天下百姓都是吉事。
虽然会损害世家利益,但和百姓比世家又算什么,若天下人人都能习字,世家再强势也敌不过大势所趋。
“这是拜师礼吗?”
巧慧嘴上调笑,但动笔速度半点不慢,用来写字的是她新织的苎麻布。
新鲜的苎麻采割后取回家浸泡剥麻,日晒夜露成线,之后绩麻、成线、绞团、梳麻、上桨、纺织……
历经辛苦方才得这么一匹,期间从未假手于人,虽不如丝绸名贵,但却凝聚了巧慧所有的诚意,至少刘恒这辈子是没收过这样一份特殊的拜师礼,也没教过除薄巧慧外第二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