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声脆响,一名女子的怒骂声传来,原来是一位秀女打翻了茶碗,摔到另一位秀女的脚边,这个怒骂的秀女是包衣左领家的夏冬春,而另一位绿衣秀女看起来怎么有点眼熟。
陵容暗暗心惊,今生她这个变数已改,难道还会有另一个人替她,随即不动声色的看向那边。
夏冬春正怒问那个秀女是哪家的,然而绿衣秀女却不卑不亢说道“今日之事是我不对,我向姐姐道歉,衣物我理应奉赔,但我想劝姐姐,凡事不论官位高低,只论个理字,这里是皇宫,一言一行皆有好几双眼睛盯着,姐姐如此气盛,怕是会震惊圣驾,可不是你我能担当的,即便圣驾未惊,传到他人耳中,坏了姐姐贤良的名声,更丢了咱们汉军旗的脸面,如此得不偿失,还望姐姐三思。”
夏冬春被说的哑口无言,讪讪走了。
陵容走了过去,“这位姐姐能言快语,叫人佩服。”甄嬛与眉庄也走了过来。
绿衣女子:“我叫苏玉妍,今年十七,家父是松阳县丞苏世源,刚那位秀女脾气可真大,我以为京城的秀女都是大家闺秀呢,吓了我一跳,若不把她话堵住,只怕真要惹了人来。”
甄嬛:“妹妹讲得好,若不把利害说清楚,只怕会争吵不休,说起来,你也是十七岁,只不知你月份多大,我是四月十七的。”
苏玉妍:“我是十一月十三的,那这位姐姐呢?”苏玉妍看向沈眉庄说。
沈眉庄:“我是沈眉庄,一月二十的,看来就我最大了。”
陵容:“我叫安陵容,十六岁,二月初九的,那我就是最小的妹妹了。”陵容笑眯眯的说,她说话的声音乍一听似那黄莺出谷,鸢啼凤鸣,清脆嘹亮却又婉转柔和;再一听去,却又如那潺潺流水,风拂杨柳,低回轻柔而又妩媚多情。
苏玉妍:“几位姐妹都是美人,到让我自惭形秽了”安玉妍仿佛看痴了眼说。
陵容:“姐姐何必妄自菲薄,姐姐清秀绝俗,也颇为动人,如今姐姐在哪住着。”
苏玉妍直说:“就在客栈住着,若是不中就直接收拾东西回老家。”如此直白的言语逗笑了几人。
过了一会,唱名太监叫到苏玉妍,苏玉妍进去后,又过了一会就叫了沈眉庄甄嬛安陵容三人,与她们一行的前面三位全都赐花,沈眉庄留牌子,甄嬛与皇上一番经典的“嬛嬛一袅楚宫腰”后也留了牌子,到太后放猫的时候没有孙妙青,换成了安陵容,自然也没有殿前失仪。
唱名太监:“大理寺右少卿安比槐之女安陵容年十六”
缓缓跪下。
安陵容:“臣女安陵容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太后万福金安。”
皇上一听这声音如同莺鸟般婉转清脆,登时心动。
四大爷:“此声只得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抬起头来,不知你的声音能否配的上容貌。”
陵容只得微微抬头,眼睛却看地面,不敢直视天颜。
皇上一时看愣了,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
皇上:“安比槐有个好女儿,可有才艺?”
陵容:“臣女少时跟着女夫子学过诗书,倒不精通,只刺绣略略能拿出手。”
拿出自己亲手缝制的香囊,立时便有太监拿去呈给太后。
太后翻看了一下,便知道陵容是谦虚了。
太后:“你倒是谦虚,这绣活比宫中绣娘还好。”
皇上笑呵呵道:“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说完后眼睛一直看向陵容。
陵容:“”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皇上满意的笑了,唱名太监会意。 “安陵容,留牌子,赐香囊。”
出宫时,一位姑姑送了三人出宫。
毓祥宫门外, 几个贴身丫鬟在那等候,她们三人寒暄完一同回府。
还没到家门就听见鞭炮声,一家子人在外等候,待陵容下了马车,一家人跪下喊恭迎小主回府,陵容赶紧想扶起父亲母亲,安比槐却说:“小主如今身为宫嫔,这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