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大学本科四年或者专科三年
有见过那些成绩尚可,却没书读的,也有见过上了高中读书不行的退学
很多人都是磕磕绊绊的读完了这些年
也有读书不行的父母坚持让读
有的家庭有经济条件,有点没有经济条件却也坚持
我常常听到关于这些一些反对意见
而这些反对意见里有往往有着对性别的差异
亲戚里比如一个表哥与一个姨父
他们就说女孩子读这么多书,浪费钱
还有时会说感觉你们父母真奇怪
男孩子反而没读什么,都给你们两个女孩子上花了
然后就说没考好为什么还要读之类的
另人感慨的是,他们都各自有个女儿
但我反问,如果你女儿一次没考好也不让她读了没
不论之前说的多么有道理多么坚持
之后却说自己有这个经济条件,就算读不好,也要给她办起来
这种思想难道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如果都是这种想法,寒门难再出贵子
因为一开始至少不让去读了,被安排去打工
恐怕打字不识几个
因为没有这个经济条件
都说父母都是想给孩子最好的
家庭条件不好的,大多数父母都是曾经吃过亏的
或是因为学历,或是环境
他们自己知道,唯一能给孩子的,就是让我们不走他们的老路,不吃老亏
我们唯一能够摆脱与拯救原生家庭的
也是唯一公平的就是学习了
人生有太多的不公平与无奈,家庭的经济情况确实是这样的
在读初中时,那时表哥创业,父母辞职来给他干
后来因为货款的问题导致经济上越来越拮据
还有就是他参与一些不好的活动
那个时候感觉大家都在赚钱,除了我们
终于又出现了一次交不了学费的情况
幸好那时候已经上了初中
不在小学,不然受到的待遇肯定不一样
反正那时我并没有感觉到同学对我有什么不好的言语,大家都很正常的上下学
除了班主任来催促这个事
因为没交学费是是要班主任担保的
没单据的我起初那些天没有课本
心里一直在忐忑不安
脑海里面无数次想象
如果有人来问我为什么没课本,我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幸而大家都没有这样
后面终于有了钱交了学费,但是这件事情已经深入脑海里了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无不担忧着,至今亦是如此
只不过从当初的只能等待,变成了给予者,然而能力有限,最终家里还是有人没读了
可能是我们都深知,一个道理,事到如今,唯一可靠的只有自己,对别人期待太多,失望就越多
而且说起来谁又欠了你的,除了父母会无条件对你好
初中印象最深,是一次钱被偷了,一次就是宿舍的人的矛盾
在初中也并不完全都是这么好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