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议论纷纷,也没有人和女帝打一声招呼,一个个的挂印回家。
原本还是小猫三两只的朝堂彻底空了,罢官的罢官,停职的停职,仿佛自己在女帝手底下做官就是侮辱自己的人格。
一个个出了宫,辞了官就一副终于放下担子的轻快,三五不时邀一群好友作诗宴饮,通宵达旦,丝竹管乐靡靡。
其中一位狂生甚至是说出女帝不贤,天下必有灾殃的话。
于是原本已经辞官的官员一个个忧心忡忡的聚集在秦楼楚馆谈论各地出现的事情,一个个慷慨激昂,往女帝身上扣上“女帝就是灾星转世”的锅。
一个个野心勃勃之辈出现在客似云来的地方聚众闹事,被京畿卫扣押。
偏偏当事人不承认,一个个的脸红脖子粗到处嚷嚷,口若悬河,最后定义为谈论学问,要求言论自由等等无罪释放。
一些老先生黯然的与自己的学生们告别,理由是他们想回乡了,来和自己的学生们道别。
学生们大惊失色,纷纷询问原因,高洁傲岸的老先生们怎么可能说呢,只是面对皇宫的方向一阵颓唐恍惚,在忧心忡忡的老泪纵横。
虽然一个字也没有说,但是这些学生们怎么可能不打听,这一打听,在加上老师那天的表现,这些人猜测到了“真相。”
民间开始出现对女帝不利的谣言,一个个似真似假的信息更是数不胜数,文人墨客虽然表达得很含蓄,但最近的诗词中仍然暗讽女帝。
明面都不说,但是却表达了一个意思:不足与谋。
从京都开始,大大小小的衙门接连关门。
商人接连罢市。
山头匪患开始在京都附近一代杀人越货。
百姓门窗紧闭,在家中抱着孩子瑟瑟发抖。
朝廷机制仿佛一瞬间被暂停,颇有一种国之将倾,盗匪横行的状态。
女帝纵使看不到那些人的嘴脸,也知此刻这些人正在把酒言欢,等着她的退步。
现在还没有太过火,而等着女帝低头,战火才会一处处平息。
呵呵!
什么狗屁女帝?
还想让他们这些大男人臣服一妇人下首,可真是想得美!
女帝,就当一个光杆女帝得了!
名分上承认一下就行了,已经够给她面子了,其他的她凭什么胡乱插手?
他们也不是第一次联合在一起牵着皇帝的鼻子走,最后皇帝再怎么样还不是退步了。
只要退了一步,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就不会在容她的意思收回。
说到底这些人还是下意识轻看了女帝。
别的皇帝会因为种种原因妥协,无奈,因为他们惜命,因为他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可是女帝不是以往的皇帝,虽然这些问题突然发生的有些猝不及防,但是她却不会如那些人的愿。
她的目标从始至终没有变。
她要打破女子身上的枷锁,她要把高高在上,生在云端的长衫先生们拉下来,让他们看到底层人民的光景,不能盛世长安,至少吃饱穿暖。
为了这个目标,为了她的理想,她会不惜一切代价,她会不吝啬用任何手段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