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实验室来了个小师妹,今年考研刚刚上岸。
由于正在本校读大四,而且毕业设计内容与我们实验室的课题相关,导师就把她安排到了这里,成了我们实验室三朵金花之一。
这可兴奋坏了实验室一众师兄,毕竟女生在机械专业里真的是稀有生物。
看到她就想到了我自己的漫漫考研路。
前段时间全国各大高校的考研复试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直到四月末左右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一战上岸风光无限,也有人没过国家线无缘研究生。
但是处境最尴尬的莫过于过了国家线但是没过报考学校自划线的考生了。
在他们面前有三条路,工作,调剂,二战。
当人们面对选择时往往都会纠结犹豫,况且是这种关乎前途的重大决定。
而且考研过的人都知道自划线基本都是985院校,中国高校中的佼佼者,当初敢于报考此类院校一般都是基础比较好,或者想搏一个更高前程的有志青年。
让他们直接去工作或调剂难免心有不甘,而二战就像赌博,也许蹉跎了一年岁月也换不来一个好的结果。
这种艰难抉择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那些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的日子和被泪水打湿的枕头见证了我的思前想后,左右权衡,还有摇摆不定。
是的,我经历过,两次。
而结局是,我从东北来到了这所地处中原地带的211高校。
像所有考研人一样,当初刚决定考研的时候我也是雄心壮志,动力满满。
觉得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出的高数题,背不完的专业课,仿佛清华北大都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但是学习的过程就是你学到的东西越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
那些晦涩的概念,复杂的公式纷乱地充斥在你的脑海里很难理出头绪,疲惫和煎熬也不断的消磨你的信心与动力。
最后雄心壮志消耗殆尽,自我怀疑成了光临脑海的常客。
尽管这样我也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我懂得坚持到底才有胜利的希望,半途而废注定成为一个失败者。
而真正踏进考场的那天内心反而毫无波澜,尽人事听天命,只希望能给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一个圆满的交代。
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不知道是出题者知道你的弱项和盲点在哪儿,还是自己复习的不够全面,总有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答案困扰着我使答题过程异常艰难。
走出考场那一刻就意识到自己一战上岸希望渺茫了,一路面无表情回到学校,准备把图书馆的复习材料拿回宿舍。
但是看到桌子上勾画的的密密麻麻的专业课书,笔记本上记的工工整整的公式,还有一摞摞用过的草纸,眼泪再也忍不住的往下流。
它们见证了我的努力,同样也见证了我的失败。
而此时我还不知道生命将要跟我开一个巨大的玩笑。
寒假的时候成绩出来了,虽然比预想的好一点,但是对比每年的分数线还是差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