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长安城上终于迎来了匈奴皇子,大举迎接大唐公主的繁荣景象。
此刻的长安城主干道两旁,里里外外围满了人,男女老少皆有,都是来一睹具有“落雁”之称昭君公主的芳容,都想知道她倾国倾城之貌到底如何美艳。
行走在道路中央的迎亲大队,犹如一条红龙,在大地上缓慢前行。
当先骑在马上的一名颇为英俊的少年,只见他皮肤偏黑,浓眉大目,是标准的番邦汉子模样,虽只约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看上去却十分精明神武的样子,此人正是匈奴皇子,呼韩邪。
只见他气宇轩昂,傲视前方。跟随在他身后的则是匈奴兵马。
大队中间有一顶长宽约三米的大红花轿,轿身精雕细刻,看上去端庄大方。前后左右共有十六人抬轿,这些人各个双臂肌肉盘扎,都是些精壮汉子。
几名宫女打扮的女子在轿旁不停的撒着花瓣,看上去十分隆重庄严。
轿子更是被封闭的严严实实,哪里能看清里面景象?就更别说公主的容貌了。
虽然如此,却鲜有百姓离去。
官兵沿路驱赶百姓,以防造成混乱,也防止有人前来捣乱。
李白便混入在人群当中,此刻他头戴面罩,遮盖容貌。
李白经过几日休养,手臂上的伤,已然好了。
当日李白和博达拼斗后,回家疗伤,没过多久,却有三名朋友,来到家中,告知他被全城搜捕,要他赶紧躲起来。
李白自知闯了大祸,城内是躲不了的了,在几名朋友的掩护下,躲过了守城官兵掩护,顺利出城,去城外躲了几日。
今日得知公主便要前往西域和亲,所以拼死也要回来,一睹公主尊容。
今日大喜之日,官差对他的追捕便没那么严苛了,这才让他躲过官差的视线,隐藏人群之中。
李白想要亲眼得见,公主容貌何等倾国倾城。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李白自然也不例外。
长安百姓一路护送迎亲大队出了城,却终未能窥见公主容貌一眼,众人便不由得摇头哀嚎,连连叹息。
李白却并不甘心,心想:“绝世美人,世间难见,当窥见其真容,方能心满意足。若她就此离去,我却不能一饱眼福,实乃此生憾事!”
眼见他们出得城去,当下迈步追了上去,远远跟随。
李白连着跟随他们数日,大队歇则歇,就近买些食物吃,大队走则走,始终和他们保持距离。
在经过一处偏僻地界,越往前走,越见荒芜,野草越来越稀少,处处遍地黄沙。
风一吹,沙土入眼,疼痛难睁。
大队众人用手捂眼,缓步前行。
在经过一座山时,突然山上刮起大风,风卷黄沙,更是前路难辨,双眼难睁,寸步难行。
轿子也因此被吹得东倒西歪,坐在轿中的王昭君险些摔倒。
轿中只有王昭君和一名贴身宫女小翠在旁她身旁伺候着,她一路之上都未曾说话,只是默默的想着自己心事。
毕竟她从小生活在皇宫之中,并未离开过皇宫半步,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
而皇母武皇帝突然下令,将她远嫁西域,与匈奴皇子和亲,让她促进大唐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
王昭君纵使百般不愿,但皇命难违,只得答应武皇帝,远赴西域,达成和亲。
王昭君其实并非唐皇武则天之女,乃是大臣王穰与宫女私通所生。
当武则天得知之后,大发雷霆之怒,将王穰当场赐死。
但念在王穰才华出众,才打算让那宫女生下腹中孩子,再将其赐死。
在王昭君出生那天,正当六月,时已入夏,天气正在炎热,天上却飘起了雪,整个长安城都盖上一层银霜。
武则天大为惊奇,常言道:“六月飘雪,必有冤情”,不由得心想:“难道老天爷怪我错杀忠臣?”
当下叫人前去那宫女处,进行查探。
而当有人将那宫女的孩子抱在武则天面前,这孩子身上却多了一颗天蓝色的菱形宝石,宛若天然水晶。
这颗宝石是孩子母亲生下她时,流下的眼泪所化。
而那宫女在生下他之时,已然逝世。
武则天抱过一看,见是个女孩,只见她刚一出生,便出落的出水芙蓉,武则天心中便喜欢上这个女孩。
她念惜王穰之才,便将女孩赐为公主,取名为王嫱,号为昭君,大家都称她为“昭君公主”。
王昭君似乎从小便知自己并非武则天亲生女儿,所以一直以皇母尊称武则天,武则天亦是知道这一点。
而昭君每当有烦心之事,她佩戴在胸口那颗母亲遗留下来的蓝宝石,便会闪烁淡淡的光芒,与此同时,天上便会下起雪来。
武则天将之看做一种祥瑞,认为此女是上天赐予的,能给大唐带来好运。
并命能工巧匠,将蓝宝石打造成一柄法杖,为她庇佑。
昭君渐渐长大,越发出落的倾国倾城,任谁见之,都不由得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