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西北偏远小山村,自然条件的恶劣与经济环境的差异,让原本交通不便的小山村更是穷到了骨子里。好像老天在故意戏弄庄家人,如此缺水的地方,今年却格外干旱,雨水少的可怜,平时靠院子挖的地窖维持日常用水的量,今年连一半都未装满,连续的高温晒干的不仅是庄家苗,更是靠天吃饭庄稼人的心呐!位于大山右侧的李家庄更是过甚,穿过红柳村的西沟河到这也是耷拉着一小股水流,少的恓惶。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却没压垮不怕困苦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的人们。此时,村委会唯一的通电喇叭传出的消息引爆了李家庄,随着村里唯一一家李老汉儿子们的大学生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热闹,也如甘霖为李家送来希望!
村长“各位村民注意了,请李老汉速到村大队来一趟,有哪位村民看见了提醒一下,再说一遍,请李老汉来村大队,有重要事情”
此时的李老汉正带着兄弟俩截留着西沟河那恓惶的流水浇着被晒枯萎的玉米苗,今年雨水少,再不下雨,玉米要死了。这可是李老汉家里最靠谱的收入,每年的玉米不仅可以碾成面粉蒸馍,还可以喂猪卖钱,所以,才格外惜疼它!
父亲“老大,你和你弟接着舀水饮苗,我去村大队看看有啥事,今天必须要全部饮一遍,这天气太热了,否则今年没收成了”
父亲说着扔下锄头,整理一下衣角,拍拍身上的土,拿着烟袋径直走向村大队
弟弟“哥,你猜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你考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
弟弟满心欢喜的笑着向哥哥说道,手里的舀水动作却没停下
哥哥“有可能,不过,你的也应该到了,这下终于不辜负爹的心愿,也满足了妈的愿望,只是妈去世的早,没能让她亲眼看见,共同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喜悦”
哥哥有点伤感的感叹到,同时眼神飘过一丝不安的忧愁
村长“来咧,你厉害,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这可是李家庄有史以来第一次考上大学的孩子,并且还是兄弟俩,来,和大家说说平时咋教育的孩子”
村长喜笑颜开的问着父亲,同时给父亲介绍着录取通知书的送达过程
父亲“唉,我一天天忙的要死,哪还有时间教育他们,再说,我这大字不识一个,祖上八倍贫农,哪有那基因,估计是娃爷保佑,改天带娃再去上上坟”
村长“哎,你这老顽固,还信这,来,这是录取通知书,拿好了,记得按时报道,别错过了,哥比弟考的好点,不过,我看都是报的省内的学校,也好,能减轻家里负担”
父亲“是这,虽说娃们争气,考上了大学,可是,两个都上,花销挺大,我这没啥手艺,一个背朝黄天脸朝地的庄稼人,可咋弄咧”
父亲的说的是实话,兄弟俩都考上,父亲比谁都高兴,这在古代,相当于秀才了,自古就有唯有读书高的说法,那时的大学生,确实厉害,国家缺人才,但凡读点书,都有好工作,并且包分配,这可算是拔了农根了,就算再苦也要孩子读书,这是娃她娘临走之前留得话
可是,事实家里确实很穷,肯定供不起两个学生,只能放弃一个,可手心手背都是肉,放弃谁这话也不是做父亲的能说出口,看着父亲深邃的眼神和忧愁的皱眉,村长安慰道
村长“别想那么多,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过,你的担忧倒不是没道理,车再重,最终还是要牛拉,就算别人帮忙也是一时,大学好几年,确实花费大,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村长“唉,愁死人,考不上的哭爹喊娘,考上了,却为费用发愁担忧,可真是印证了那一句流传的俗语:牙口好的时候,没有馍吃,牙齿松动不能吃的时候,又来馍了”
此时,父亲被村长的这几句话再次戳中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无奈,顺手拉过他的烟袋,狠狠地挖了一锅烟,点着猛吸,想以此来借烟麻痹一下神经,缓解缓解忧愁
此刻的村大队室安静异常,大家自动被父亲的无奈之举带入沉思之中,都在默默担忧李老汉如何做出抉择,旁边有人的叹息像是在安慰自己幸好没遇到这种事
父亲“我先走了,回去还要做饭呢,娃们在地里抬水饮苗,等会来回要吃饭呢,我先回去想想怎么弄这个事”
村长“行咧,别愁,好事,别人的娃还考不上呢,你说是吧,好事呢,我还准备给你亲自送去,顺便蹭顿感谢饭,哈哈哈”
村长的安慰让父亲的面上有了一丝微笑,但转头的瞬间,父亲的眉头攥的更紧,父亲知道这只是一种安慰,心里苦,只能自己咽,本来平时下地干活的腰板有点弯曲,此刻父亲的腰板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显得更低了,父亲的两只手紧紧的抓着录取通知书默默走向被晒的干瘪的玉米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