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村庄中的庄户便已早起做饭,突然一家的门被敲响。
一位青年打开了院门。看见门外站着一位近中年的僧人。这僧人身穿一件灰色袈裟,手里拿着一个红棕色的陶钵。
“有什么事儿吗?”青年问道
“阿弥陀佛,不知可否讨口饭吃?”僧人一边说一边双手合十半鞠躬。
“进来吧。”
青年将他请进屋内并为他盛了一碗粥。
”不知法师如何称呼?”
“贫道法号道终。”
“道终?”青年似乎在附和道终的回答又似乎已经忘了道终的存在只是在喃喃自语。
“不知施主如何称呼?”道终接道,随即扒拉了口粥。
“单字鑫。”
“鑫?这年头以单字为名的人不多了啊!施主这屋子看上去也有些年头了,但看得出施主很用心地修缮过。”
鑫没有再附和道终,自顾自地喝着粥。不知过了多久,鑫突然抬起头,望着道终问道:“不知道终从何而来?”
“贫道自西疆而来。”
“西疆?”鑫惊讶地感叹到。
“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不知有何目的?”
道终深吸一口气,放下碗筷,眼神十分坚定地看着鑫说道:“此行目的便是寻君。”
“找我?我有什么好找的?又为什么要找到我呢?”鑫疑惑地看着道终。
“你看着十分年轻不过二十四五的样子,但实际已有三百多岁了对吧?”
“对。”鑫没有一丝犹豫,似乎着并不是个值得隐藏的秘密。
“我找你,就是为了这件事。”
“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如此长寿,那你找错人了。”
我并不想知道你为何可以活如此久,我关心的是你可否满意如今的状态?”
鑫瞪了一眼道终,说:”我是否满意?我满不满意又能怎样?高僧怕是缘化多了,我们可刚认识不久,打探这么多事怕是不合适吧?”
说完,鑫拿起碗转身准备离去。就在这时,道终叫住了鑫,大声喊道:“你难道不想查明真相?难道打算一直这样下去?”
鑫愣住了,但并没有转身,也没有回应道终。道终见状,接着说道:”刚刚是我冲突了。若是施主有时间可否听一听贫道的故事?”
听到这,鑫转过身来,走到桌旁又坐了下来。放下碗,眼睛直直地看着道终。
“我自幼父母双亡,由邻人轮着抚养长大。十岁那年,我上山砍柴路上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在过一道溪水时被石块卡住脚。正巧我路过,将他救了上来。与他闲谈时,他告诉我说他外出便是为了找寻传说中散落的生死簿。后来,我也出了家,我也以寻找散落的生死簿也此生目的,故为自己改法号为道终。我想我此生修行道路的终点我已经明白了。”道终说完,头不自觉地望向天空,似乎在回忆过往。
“所以,你找我干什么?”
“我曾经也怀疑过自己,这只不过是我从别人那听说的东西,而他也只是听个传说罢了。就在我迷茫时,我去了一个寺庙。我像菩萨祈祷,我祈祷菩萨能为我指明一条光明大道。许是菩萨看到了我内心的困顿,出庙门时我听到有人说江南一带有人活了近三百岁而不死,我想那人定与生死簿有关。二十多年了,我终于寻到了你。”道终并没有直接回答鑫的问题,反而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道终将头稍稍趴低了些,鑫看到道终眼里竟饱含泪水。也许是这些年过得太苦了,又或许是终于寻到对的人内心的喜悦吧。
“所以,鑫。你和生死簿定脱不了关系。我找到你也是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或许能更加方便去寻找生死簿。不知道你可否愿意?”
“我愿意。”鑫似乎没有一丝犹豫。道终被这毫无犹豫的回答怔住了。他看了看鑫。
“我说,我愿意!怎么,你不愿意?”鑫见道终一动不动也不说话,于是又大声地说了一遍。
“愿意!愿意!我当然愿意!”道终大声地笑了出来。他站起身来,手自然地搭上了鑫的肩膀,说:“从此以后你就是我兄弟了,我罩着你啊!”道终一边说,一边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谁和你是兄弟?”鑫抬头看了一眼道终,但并没有将道终的手拿下来。心里反而感到了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