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平,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开始了大明天子守国门的先例。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终明一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为此很多后世人都认为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朱棣:“最有骨气,好啊!老大,将上面的话都记下来,写进祖训!”
复读机,工具人朱高炽点头道:“是,爹!”
[站在狼居胥山上,朱棣的身影是那样的伟岸,从古至今,打到这来的帝王,就只有他了!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第五次亲征漠北回返途中,在“榆木川”,一代帝王溘然长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生于战火,最后死于征途,漫天金霞披在他的身上,那是独属于朱棣的浪漫。]
朱棣:“生于战火,死于征途吗?有点意思!”
“爹!”朱高炽急得脸颊直抽抽,死于征途,哪里有意思了!看来他以后还得劝着点他爹,起码第五次北征,不能让他爹亲自去!
“爷爷!”
“皇上!”
朱棣:“好了,朕心里有数!”
[或许对于朱棣来说,与成为帝王相比,其实他更想做一名征战沙场的将军吧,这也是后人调侃他为“仁宗的征北将军”的原因。]
[这里咱们就不得不多提一下仁宗朱高炽了,严格来讲,永乐盛世其实是有他一半功劳的,要知道打仗是很费钱的,帝王穷兵黩武,江山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若不是有朱高炽辛苦监国,稳定大后方,为朱棣筹集粮草,朱棣也不可能有那么雄厚的资本常年在外征战。]
朱棣:“呦,老大,看来仙人对你很是推崇嘛,老子这个大帝都成了你的征北将军了!”
朱高炽:“爹,瞧您说的,儿子可不敢把您当将军用。”
朱棣:“你呀,不用紧张,这些年你的辛苦,爹都知道。”
朱高炽:“爹~”
看着他们爷俩腻腻歪歪的样子,已经决定投诚的朱高燧反应不大,可朱高煦就不一样了,他嫉妒的眼睛都充血了。
仁宗果然是老大!第一次来仙境,听到仁宗一词时,朱高煦就知道,这个人绝对不可能是他,更不会是老三,可如今听到仙人点明身份,他还是接受不了,凭什么呢?他比老大差哪了?
[朱棣这一生是成功的,但也是有遗憾的,弥留之际,他曾言:“难道我一生的功绩,都洗不清我靖难的罪名吗?”]
看到此处,朱棣紧张的捏了捏拳头,来了来了,仙人终于提起这个了,难道在仙人眼里,我真的是乱臣贼子吗?
[在这里我想要告诉朱棣,功绩永远无法掩盖当年犯下的罪过,但却可以超越它,你一生的功绩足以媲美唐宗宋祖,这样的你怕什么呢?]
[还有,错就是错了,改了,弥补就是,踌躇不前,不该是你的性格!什么功过是非,问心无愧就好!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世儿孙就算不齿于你,在了解你的过往后,心里至少也会留着三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