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头痛哭,在茅草屋里。
后来听说的泪水,有很多次是她又偷偷流泪的诱因。
高中的一个假期,母亲让帮忙翻一个电话号码。是的,那时候母亲也没有手机,但她会
拿一个本子记着你的每一个班主任的电话。本子上记着这几年读书来用的费用。别人家的小孩读不下去了,初中没毕业就去打工了,她还在念高中。
想起高中,父亲心里也是有结的。
同村里的应该是叫她姑妈的人,与父亲同龄,当面没有考上高中,去念了中专,毕业后当了老师,现在在村里小学教书。985的她毕业的时候,姑妈也已经退了休在家照看女儿和孙女呢~
而老爹不一样,他考上了高中,他三个哥哥和父亲说,985的她毕业回家后听老爹的哥哥和嫂嫂们说的,他们都是很支持读得进去书的他……
却因为高三这个关键时期的一件事打乱了节奏。哥哥嫂嫂们说支持他专心读书,但是他大哥家分家出去了,还有两个小孩照顾,走不开。二哥家说非常支持,但是二哥当家,家里干活主力是他们夫妻二人,走不开。三哥家说支持,但是三哥在镇上工作,三嫂要照顾家里的一女一男的孩子,走不开。而他的两个妹妹还小,都是初中生,有心无力。
她的父亲,只有家里这个男的有空,而他也必须有空,那时候他,是儿子,只是病重的奶奶的儿子,是弟弟,只是忙不开照顾母亲的那些哥哥们的弟弟,是哥哥,是还没长大还不会照顾人的妹妹的哥哥……所以高三,三个月,照顾他的母亲和妹妹,一次课没有来得及去上……他。
结果,曾经考上专科的别人毕业后工作了,他考上了高中却最后差3分没有考上大学。
结果,别人,虽是别人,家庭幸福美满,他没有成家,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还要接着照顾两个小妹。
结果,别人成家,不是别人,分家,分走了他的那一份田地,占走了两个未嫁的妹妹的土地,他真的成了一家之主,没有土地没有房产的一家之主。家里有他的父亲,他的两个初中生妹妹,和加起来没有一人份的土地!
她考上985大学那一天,是父亲去拿的通知书,像是老爹他自己的大学通知书到了一样高兴。985的她现在就坐在教室里,眼泪汪汪的看着屏幕,脑子里是父亲看着通知书,40瓦的黄色灯泡下,一个字一个字去读通知书上的字的场景。
是他,老爹,是她,啊妈~让她考上了985的,也是他考上了。
985的她,今天坐在985的研究生的教室里。想起昨晚985的宿舍里和985本科时的室友们的回忆和谈笑……又想起茅草屋里的泪目……
开学那一天,舍友说在报名处看见了她和她的父亲。她穿的拖鞋,她父亲背着一个少数民族风味独特的挎包。那舍友的舅舅说了,这家肯定是少数民族学生……没想到,推开宿舍门进去的时候,穿着拖鞋的她和她背着民族风味挎包的父亲,和那舍友成了室友。
拖鞋她和挎包父亲不是少数民族,只是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相近。而真真的回族少数民族同学的那个室友却自己一个人早早在宿舍铺好了床铺,已经独自睡了一夜,真独立!另一个不算少的少数民族同学也是铺好床铺和父母出去玩了呢~
安顿好,准备送走老爹。她哭得很惨,从公交站台到宿舍门口……不忍在重复一遍……
让人泪目的,是大学一个学期后的寒假,没有回家,她偷懒,想省下来回火车和汽车加起来1500块的车费。对外的理由是寒假只有20天,太短了,对外的理由是家里不过年没有年味。
暑假回去的的时候,她跟母亲说起了父亲送她开学注册的事情,而她一直担心父亲回家的路上会出什么意外,一直催着他赶紧回家,他却跑到离省城不太远的一个亲戚家了。她很担心,有些气,好久没有给他电话……
母亲却默默跟她说,他是从985学校那大城市买了回家的火车票,坐了三天两夜回到了省城,发现身上的钱不够买回到家的票了,于是凭着十几年前的记忆,当兵时候的记性,去到了亲戚家__他堂妹的婆家,逗留了两天,母亲给他打了钱,才又辗转回到了家里。
他还是蛮聪明的,她心疼的说。
但他还是那么笨,从家里来的时候钱是存在农行卡里,但大学里的工商银行也是可以取的。为什么没有说。
后来她知道他知道跨行跨省取钱手续费是很贵的。
她也很笨,父亲走的时候,既然自己的钱给了他,为什么没有多给几百?
嗯,多给几百,985本科毕业,她工作了,虽然继续攒读研的费用,但回家的时候她在守着这个做法。
不过她有点偏心了,家里的钱父亲掌着,家里生产开支,给妹妹做学费,基本不做其他它用途。
她以为他小气,不给母亲钱,所以工作两年来,只有过年的时候会给他和母亲一样多的红包,平时回家都是只会偷偷给母亲塞点生活费改善伙食和偷偷塞点零花钱给母亲,没有给过父亲。
有点不一样的是,工作后,第二个暑假前,她怕暑期读研来不及回家就趁中考假回了家4天,外公刚好来了。给了母亲,给了外公,竟然也第一次给了父亲,虽然很少,甚至觉得那段时间父亲的有些事情做的有些惹人生气和担心……最后,也是给了。
昨天,985研究生的宿舍里,和舍友谈笑结束,澡堂里,冲澡的时候,回忆和热气太暖,她想通了,得一样,那是她的父亲,她的母亲。
虽然,母亲吃的苦,流的泪,受的罪确实是比父亲多,多很多。
多年以后,她才知道。
原来,她初中的节省和努力是应该的。每个周六回家就去菜园拔菜,周天早上就去8公里外边境镇上的小集市卖菜,来挣一个星期的伙食费。菜园,池塘里,有时候月光下,菜多挑不动,母亲干完活回来来挑回家,周天天不亮早起,天不亮开始卖菜,中午些卖完回家。兜里揣着钱,留好一半左右做这周的生活费,另一半,交给母亲,买菜种,继续种菜,拔菜,洗菜,卖菜,上学。
除了种菜,洗菜,卖菜,母亲还得做别的。自己田地有限,农忙时家里的活干完之后,特别是还没有砍甘蔗还没有收入的时候,忙完自己的活,别人家的田地上,热辣辣的日头底下,她在一丝不苟的干活,也只有这样认真和快速的勤奋,才让母亲有机会继续去承受别人土地上的辛累,有的人干活不厉害,主人家还不要她去帮忙干活呢!
干活,母亲是厉害的。
上学,母亲是支持的。
她,必须是厉害的,只有这样,没有雨水庄稼收成不好,没有菜卖没有额外收入的时候,她女儿的985之路才有继续的可能!
所以,厉害的她也得忍着别人有意或者无意的调侃。
她的带着身边两个孩子去干活。
小学时候,去铲地里的草,人家说,她家人真多,一出工就是四个劳力,很能干……
大学假期,去西瓜地,除去多余的芽,人家说,大学生了还来打工,多听话……
所以,甘蔗地,西瓜地,油菜地,玉米地,蔬菜地,小麦地,洋芋地……母亲,一直都在,放假的时候,不用读书的时候,她和妹妹也一直都在。
所以,母亲都忍了。地里的灰土,身上的汗水,耳里的蜚语,眼里的泪水,和内心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