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今天宋福家会聚集这么多人。
那都是来看热闹的。
说一群人在院里院外吵吵嚷嚷的。这接生婆呢,也不是本镇的。
镇上的接生婆在听说宋福家发生的事之后,都不敢来接生。
于是宋福就只好走了几十里路,到外面的镇上去请来了一个接生婆。
这个接生婆年纪约莫有六七十岁了,此时正在屋里接生孩子呢,一听到院子外面吵吵嚷嚷的,冲着就出来了。
指着院子外面就说:“吵什么吵啊,没看过人生孩子吗,都给我滚一边儿去!”
要说这接生婆还真是不怕事儿,啊,逮着就骂吧。
说这接生婆的身体尽管六七十岁了,但看起来也是膀大腰圆,这个时候插着腰一顿痛骂,那些人还真就不吵了。
安静下来之后,接生婆又回到了屋子里。
众人就在那儿小声的嘀咕着,等了差不多有半个时辰。
众人就听见屋子里面传来孩提的哭声。
这哭声清脆响亮,那明显就是人发出来的。
众人都是感觉到诧异,紧紧的盯着屋子门口。
这个时候就看见那接生婆,抱着一个襁褓走出来了。
宋福在外面着急的踱步,这个时候看见门一开,连忙上前往襁褓里一看。
那襁褓里裹着的赫然就是一个婴儿,正在张着嘴哇哇大哭。
宋福是喜极而泣呀,看着襁褓里哇哇大哭的儿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
接生婆这个时候也笑着说了:“恭喜你,是个儿子。”
亲生婆把婴儿递给宋福,转头往屋里瞅了一眼,语气凝重的说:“赶紧去看看你媳妇儿吧,她的情况可不太好。”
宋福听到这儿,抱着婴儿就走到了厢房里。
厢房里放着一张床,床上面躺着的是王丹凤。
王丹凤这个时候面色嘴唇都发白,满头的冷汗。
宋福走到床边,把婴儿放在王丹凤旁边,笑着就说了:“媳妇儿,是个儿子,咱们生了一个儿子!”
王丹凤这时脸上嘴角咧起,也露出笑容,转头看着襁褓里的婴儿,伸手捏了捏他的脸。
王丹凤说:“你给他起个名字吧。”
宋福一听到这儿,挠了挠头说:“我是个大老粗,不会起名字啊。”
王丹凤说:“咱之前不是想了几个吗,你觉得咋样?”
宋福想了想说:“叫……宋德彪?”
王丹凤一听,摇了摇头说:“这名字不好,听着像土匪。”
“那叫宋健康!”宋福又说,“咱就希望他长大以后健健康康的,怎么样?”
王丹凤这回倒没有摇头,只是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宋福一看,说:“那还是算了吧,赶明儿我到镇上去,让算命的老先生起个名字。”
王丹凤此时听完就有些生气,他已经不相信那些道士算命的了。
“让那些神棍起名字,还不如咱们自己想呢!”
宋福见王丹凤有些生气,连忙安慰她说:“行,咱们慢慢想,你先休息,我去给你炖点汤喝。”
宋福说完就走出了厢房,王丹凤偏头逗弄着襁褓里的婴儿。
宋福这时候走出厢房,来到了院子里,此时那些围着的人,有的已经走了,大部分还围在那里叽叽喳喳。
有人见到宋福出来,大声就喊着问:“宋福,你家小子生了吗?咋样啊?”
这话明里暗里就是在问,你家是不是生了个黄鼠狼啊?
宋福一听,倒也没有生气,他笑着就对大家伙说了,“俺家媳妇儿生了个大胖小子,刚才你们也看见了,等满月的时候我请大家吃饭啊!”
众人一听,是有的连声恭喜,有那喜欢瞧热闹的,就默默的走了。
说此间按下不提,这日子转而就过去了三天。
这天宋福正在田里忙活着,挥动着锄头挖着土,忙着播种呢。
正到晌午时分,太阳悬在当空,火辣辣的毒太阳,晒的宋福是口干舌燥。
头上盖了条毛巾,宋福放下手中的锄头,坐在土里就准备歇口气儿呢。
刚坐下没多久,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首歌谣。
“天青玄黄玉元郎,种地诗人桑故乡。”
“一符倒挂玄冥上,宁有喜来无悲伤……。”
歌谣唱的有模有样,朗朗上口。
宋福正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听见这首歌谣就回头看了。
就见在他身后的那条茅草丛生的小路上,走来一个背着竹篓的道士。
这老道士模样苍老,眉毛和胡须都拉的老长,花白花白的。
宋福原本没太在意,看了两眼就转过头来。
等到这老道士从他身旁走过,宋福抬眼再这么一瞧。
嗬!敢情这老道士是闭着眼睛在走路。
老道士从宋福身旁走过,走了一两步,又停下了。
宋福抬头看着老道士,这老道士转过身,面对着宋福。
宋福一看这老头儿,面对着自己动也不动,话也不说,就觉得奇怪。
刚想站起身开口问一问呢,就听见这老道士开口说话了。
“你家里是不是刚生了一个儿子?”
宋福一听老道士说这话,愣了一下就回答,“是啊。”
老道士说:“那你家孩子是不是还没有取名字?”
这大太阳晒得,宋福地里的活儿还没干完呢,老道士连番发问,宋福就有些烦了。
就没有搭理这老道士。啊,可不是吗,前不久才刚被骗过一回,这一会儿又来个老道士搭话。
任谁都没那闲工夫去搭理。
老道士见宋福没有回答,笑了笑,没说什么,也就转身走了。
等宋福干完农活回到家里,扛着锄头一推开门就喊道:“媳妇儿,我回来了。”
可抬眼往院子里这么一看,就见白天碰见的那个老道士,正在自己家院子里抱着自己的孩子呢。
这脸上还笑模笑样的,而王丹凤则是躺在一旁的竹椅上,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