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法又称之为“四禅八定”,是禅宗大乘功法。《顿悟入道要门论》日:“问:云何为禅? 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修习禅宗,最主要的目的是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克服后天识神的干扰,在深深的静虑和内省中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把自己那面明洁的心镜显露出来,佛家谓之真如本性。这就要修习者放下世俗生活中的我执、我见,抛弃一切的迷妄、分别,同时,经过一~定的禅定功夫的锻炼才能达到由定生慧的目的。
一、禅定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欲界定。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第一步粗住即粗定,练功的时候,相略地定下来,专心一意,即专注,不分心,不乱想。坐也行,站也行,睡也行,专心一意地把意识定下来。
图片
第二步是细住,就是要求练功的人把心稳住。把意念进一步往深层里定,好像是定到这个地方不走一样,其道理是由于思想高度集中,认真地静下来,所以就不会动了,这叫稳住,又叫细住。
图片
第三步是欲界定。即定下来以后,下意识会出现一些美好的想法,比如突然想到一件高兴的事,或突然脑子里出现图像,或者有声音。这个时候不要到边界去,不能到底。如刚好到海边,可不要下海,或到了井边,可不能下井,或者遇到危险,不要跟危险对抗。所谓欲界定就是有这个想法,有这个念头,刚好到那个边界就马上定下来了。这个时候常常是心神爽快,心里突然特别舒服,全身分不清楚了。由粗住到细住,就可能出现欲界定,就是下意识的欲望跑出去了,跑到某个地方。
图片
第四步,未到地定,又叫未来禅。在欲界定的地方再进一步,具体说就是“心神境虚”。进一步在那里看,时间长一些。这时自己什么都没有,坐在那个地方,心神境虚,观看观望,一直看到没有了,又回到这个地方来,就叫未到地定。事实上,你并没到海边去,而是下意识去看了一会儿。但是,一定要经过第三步,在那儿看一会儿,不然功夫上不去。看会儿就慢慢定下来。随之再把这个意识往回收,回到现在坐的位置上来,整个思想回来了。回来以后,又发现自己不在了,什么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