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以前,广大的农民并不是人人有地种,要吃饭,就要去地主家当长工,也叫扛活,要知道,这是非常苦的,别的不说,因为没有星期天,要天天干活,一般一年才能分些粮食回自己家,到一年的年底,地主会请长工们吃顿不错的饭,然后每人分上一年的工钱或粮食,让长工们回家过年,等开春了,再回来干活。话说有这么几个长工,一起在离家几十里外的另一个地主家干活,这年年底 收成不错,地主晚上请大家吃了顿饺子,还喝了点酒,每人分到了工钱(那时候人实在,不象现在经常不给民工工资)几个人拿了钱都很高兴,原本是明早走,可是大家兴奋,一年没见老婆了,又喝了点酒,一冲动,就决定今晚回去,几十里路 ,走半夜就到了,地主知道了,劝他们,说这条路不太平,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到处死人,劝他们,但是年轻人不听,就坚持出发了。走到路上没多久,就下起了雪,几个人仗着酒劲,冒雪而行,但是天实在是冷啊,夜也深了,所以还是冷的厉害,好在都年轻 ,也能抗住。
可是 快要到家的时候,夜已经很深了,几个人的体力也都到了极限,那时候其实就是穿手缝的棉袄,不象现在有皮衣或羽绒服。得多冷啊,正在大家又冷又困的时候,突然发现 前边的山脚下有火光,走进一看,几个人在那烤火呢,这下,几个人很兴奋,终于可以暖和一下了。走过去,和几个烤火的人说话,可是那几个人似乎不怎么爱说话,只是低着头在烤,几个长工也不管那么多了,就围着火坐下了。长工里有个人,岁数大些,经历的事也多,他一坐下,就看那几个烤火的人面色不对,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接着发现这火一点不热,越烤似乎越冷,也许是心智明净吧,他当时就站起来,拉几个同伴,说快到家了我们赶紧赶路吧。可是几个同伴谁也不听,非要再烤会,这个人没有办法,知道再下去会凶险,就一个人离开 ,回家去找人。到家天也就亮了,他赶紧约上乡亲们回来,可是到了地方一看,几个长工已经横七竖八的冻死了。附近哪有什么活啊 只是遍布着几具白骨。有老人说,那几个人肯定是冻死鬼,半夜点着鬼火,专等着吸活人身上的热气呢。
2.这个故事是我听一个长辈讲的,那是50年代的事。据说是真实的,但无从考证了。大家如果有地图,可以去查一下,在石太线上(石家庄到太原的铁路)有一个很小的站叫豆妪站,就在这附近的铁路上发生过一起诡异的惨案,当时的铁路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防护措施,很多道口都没有人看护,就在车站附近的一个道口上,接二连三的有人被火车撞死,所以那个道口是一个凶地。事情发生在夏天的早晨,一个6岁的小姑娘,暂时起个名字叫叶子吧,跨着个篮子,大概是出来割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铁路中间。这时候 铁路两边的农田里,很多大人都在干活,大家看见叶子在铁路中间走,也没在意。这时候,远远传来了汽笛声,有火车过来了。
叶子大概也听见了,不知为什么,就站在路中间 ,不动了,这时候有大人远远的看见了,就喊,叶子 到边上去。但是叶子还是不动,大人以为叶子故意的,因为火车还远,也就没太注意。火车渐渐近了,已经远远能看见了,这时候,大人有点急了,就纷纷停下手里的活,喊着 叶子快躲开!叶子好象突然反应过来一样,开始往边上跑,可是这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叶子跑到左边 ,又掉头往右边跑,跑到右边又掉头往左跑,来来回回,可就是跑不出不宽的铁路,看那情形,分明是路两边有什么东西在往回赶她。大人也反映过来了,有男人们就放下东西 往路中间跑,女人们也大声喊,叶子快跑!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火车呼啸而过,最后人们只在铁路旁找到了几根头发 和一个空篮子。那出事的地方,就离那个凶口不到200米,有人说,那是有东西在那里找替身,把小姑娘给硬按在铁路上了……
3.这个故事是后来听说的,虽然我亲历过,可惜我没印象了,是被我妈抱着看热闹的。那是一个年轻农村妇女,结婚没两年,生了个儿子,可惜得了场病,没有躲过去,就撒手而去了,留下的孩子没人照看,就由孩子的姑姑收养了,姑姑家也有自己的孩子,两个孩子一起玩耍 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有一天,这孩子不小心吃饭的时候,打破了一个碗,姑姑生气了,随手就打了这孩子两巴掌,孩子开始哭,这时候 就出事了。据说姑姑突然怪叫了一声,两眼一翻摔倒了,再站起来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和走路的姿势就全变了,熟人一眼就认出,那恍然就是孩子死了的亲妈。
一时间,村里哄动了,许多人都围来看热闹,(我妈抱着我也在其中),姑姑就在屋里哭闹,以孩子亲妈的腔调埋怨姑姑打孩子。有些年长的长辈就开始劝解,证明孩子的姑姑其实一直对那孩子很好。劝了一会,姑姑不闹了,开始和人们聊天,这时候很多过去的熟人都过来打招呼,过来问 你知道我是谁吗?姑姑就说 怎么不知道啊 你不是谁谁谁吗 咱俩过去老纳鞋底子,等等。
有的长辈担心出问题,就劝她说,你看这边也没事了 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你的孩子我们保证给你照看好。姑姑就说 那好 那我就走了 说着分开人群就向村外走,人们在后面跟着,走着走着,快走到孩子妈的坟地的时候,姑姑突然就摔到了,众人扶起来,她一脸茫然,说我怎么在这 你们这是干啥呢,老人就告诉她,你别管我们干啥,以后千万不能打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