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则愉妃又把责任悄无声息全部推给和敬公主,暗戳戳责怪她不懂事,把如懿摘清楚了,反倒使如懿成了个为女儿担忧但不被叛逆女儿领情的贤惠人了。三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愉妃本来的目的---促使和敬公主出嫁抚蒙。
满蒙联姻原是大清旧例,尤其大清公主的归宿,清一色的几乎都要抚蒙。和敬公主不是整日摆着嫡公主的架子么,那也该担起大清嫡公主的责任为大清和依附大清的蒙古之间的联系献一份力量才是。也不用多提什么,只要引出和敬公主的婚事这件事,就不愁皇帝不往嫁女儿抚蒙这件事上想,因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公主活的短命也很常见,君不见先前太后的幼女柔淑公主也是才嫁去科尔沁一年的光景,好好的人就没了,皇帝却不甚在意,也不会深究。除了柔淑公主的身世和皇帝本身与柔淑公主感情不深不在乎她是怎么死的之外,就是抚蒙的公主早死太常见了,久而久之皇帝不但不会冷落早死公主的驸马,甚至为了安抚位高权重却和大清失去联系的驸马们,还要给些赏赐以示友好。尤其像科尔沁这样与大清联姻密切的部落,哪里还在乎那几个公主。
皇帝还真的思考了这些,他虽然本身觉得挫一下如懿的傲气没什么,可如懿毕竟还怀着他的嫡子,他的心难免偏向如懿,只是丢了面子生气的事,还不至于让他们感情破裂。而且愉妃的情商极高,她平时不愿给皇帝说好话,可遇到姐姐的事那叫一个舌灿莲花,一下子把皇帝的心拢过去了,叫皇帝觉得如懿实在服软示弱,那他也不会揪着不放。
相反,皇帝还高兴于如懿有长进了,想来和敬的年纪,也的确该嫁人了,毕竟柔淑公主早亡,于情于理于政治,皇帝对嫡长公主的归宿总要有一番考量。把她嫁出去了,也好更好考虑其他皇子公主的婚事,毕竟长幼有序,三阿哥的婚期还在今年八月呢。虽然他受了犯错的生母的影响,可总归是皇子,不能轻慢了。
这事一出,纭婠没考虑帮不帮和敬公主留在京城一事,而是开始把翊坤宫上上下下防范的严密些,心中又多了些思虑:愉妃向来是如懿的狗,今日已经为如懿把和敬咬了,皇帝还要顺着她的狗毛夸她做的好;自己同样和如懿撕破了脸,纭婠有预感,如果她不作出什么行动的话,这下一个被咬伤的人就得是她自己了。
纭婠不能坐以待毙,然而她对此事无从下手,愉妃是个闷葫芦,如懿也不是傻子,她们都是心思缜密之人,哪怕如懿只会等着愉妃帮她反击别人,可关键时刻也不会把反击的细节露出来,否则纭婠反而会怀疑有诈。如此以来,纭婠只能陷入一个被动的局面,而这也正是纭婠不想看到的。
纭婠正思考者,却听扶桑通报:“主儿,和敬公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