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丝毫地改变,仍是从前那个少年。
他还是爱穿以前的旧衣服,还是爱跟路上见到的每一个人笑颜以待,家里吃的、住的、花的,与以往也并无太大区别。
真有人能从十二岁开始,便戴上面具过一辈子吗?
我很难相信,当时更是没人相信。
家族里的叔父不相信。
成都侯王商甚至上书皇帝说,自己愿意献出数百亩的封地,将它让给王莽。
朝堂外的儒生不相信。
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等等一群人也写了联名信,要求皇帝给王莽封更大的官。
众多的声音只汇成一句话:王莽,值得!
当时的皇帝是汉成帝,王政君的亲儿子,王莽的表哥。
他答应了,王莽终于也继数位叔父之后,成为王家又一个封侯的人——他被封为新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朝堂上则升为了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他已经成为了朝堂上炙手可热的红人,真正开始进入权力的核心。
但这还不够。
当时最有影响力与话事权的官职,是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一国丞相,独揽大权。
王政君当太后之后,这个职位便长期掌握在了王家的手中——先是叔父王凤,后是叔父王根。
等到王根病重之时,王家已经没有人可以与王莽争夺这个职位了。
除了一个人,那就是王莽的表哥淳于长。
成帝要立赵飞燕当皇后,却被王太后以其出身卑贱为由拒绝,淳于长作为太后的外甥,出力促成了此事,也因此成为了成帝的宠臣。
大家都算是王家的人,又都在皇帝面前露了脸,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但偏偏,王莽躺赢了。
淳于长被发现调戏前皇后,还搞巫术,每一条都是当时皇帝眼中最不可接受的死罪。
自然而然地,淳于长获罪死去,大司马大将军一职,就这样毫无意外地落入了王莽之手。
这一年,他三十八岁,便成为了帝国的第二把手,
此时的王莽,宛如命运的宠儿,是朝堂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哪怕王莽的名声在这天下无人不知,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始终还是这天下权力最大的那个人,而君要臣死,臣便不得不死。
当时,成帝去世,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嗣,继承人却是外地的藩王——汉哀帝刘欣。
这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新帝上任三把火,便烧到了王家的头上。
那是一场皇宫的晚宴,席上坐着皇帝、妃嫔、大臣、皇族。
宴席之前布置座位时,侍者将皇帝祖母的座位与王太后并列在了一起,被王莽一顿呵斥:
定陶太后乃是藩王的太后,怎能与太皇太后并列,实在放肆!
王莽这番话虽狠,却也并非没有道理,虽说皇帝的祖母也已经被封为太后,但王太后一日未死,都还是后宫唯一的主人。
但事情却因此闹大了。
定陶太后在皇帝面前泣不成声,王莽只好按照老规矩,写了个“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