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五年,匈奴人再次地侵袭汉朝的领地,出兵上谷。这一次惹怒了刘彻,挥手斥去仍然主张和亲修好的文臣,和亲,和亲,真是够了!况此时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他断然决定用兵匈奴,与之一战。
上次的马邑之战由于计划不够周密遭到失败,这一次务必要吸取教训。
刘彻与众位将军商议后,决定不再由一名大将带领所有军队出征,此次派遣四名将军出击匈奴,每名将军各领骑兵一万,四支队伍互不连接,各寻匈奴主力而战。
这四支队伍的主将刘彻也定出来了,分别是: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骠骑将军公孙敖,车骑将军卫青。
四支队伍分别领兵出征后,刘彻整日在未央宫宣室,由几个内侍点着灯日夜查看地图,他是恨不自己带兵出征的,可他是皇帝,不到万不得一,他是只能坐阵中军帐静观其变的。
此战许胜不许败!
刘彻咬着牙,揣着心,像几年前的那一场失败他可经不起,不但他经不起,整个大汉朝都经不起,虽然如今手握实权,可朝廷里面总有些让他心烦的声音,他努力地扳转朝中的示弱倾向,却如此艰难,倘一不小心只怕又会重新堕入祖父们的和亲漩涡中。
整个大汉朝的目光盯紧了这场对匈奴的战争,四支队伍出征,总有一支取胜吧?何况那骁骑将军李广乃名将之后,世代忠良,武艺高强,作战经验丰富,曾在七国之乱的平叛中立下赫赫战功,匈奴对其甚是畏惧,送其美名:飞将军。
即使其他三支队伍不能取胜或无功而返,至少李广是没有问题的,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这样,刘彻也不例外,对他来说,四支队伍最好全胜,若只有一支凯旋而归也行。
四名将领里面,李广名门之后世代为将,忠君报国,刘彻自认信得过,公孙敖是建章营里的,与自己亦近,公孙贺是卫子夫长姐卫君孺的夫婿,当年为太子舍人,也是相近之人,至于卫青更是一手提拔。
广袤无边的草原上,卫青带领一支骑兵没有遇上匈奴的军队,四支骑兵队伍同时出发,地点不同,自不会同时遇上匈奴的主力,这一点卫青心里清楚。
计划中四名将军各领兵击于胡市下,公孙贺出云中,公孙敖出代郡,李广出雁门,而他一路领兵出击上谷,既然他没有遇上,可能其他三支中某一二支正在激烈交战了。
“将军,没有遇到一个匈奴兵,是不是撤兵?还是寻找其他三位将军援助他们?”
卫青摇头,这未免太没目的性,岂不是要在这草原上漫游么?且四支队伍分散,互不通音讯,要怎样援助?
他在马上沉思许久,方说道:“既已出兵塞外,岂可无功而返?在这里我们遇不上匈奴兵,那我们继续前进,到龙城去,那是匈奴人的腹地,他们大兵出袭,此地想来空虚,正好杀一个措手不及。”
副将说道:“将军,会不会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