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六年春天,长安城一片柳花纷飞的景象,大汉朝再次出兵反击匈奴,报去年秋季匈奴入侵代郡之仇。
皇帝刘彻派大将军卫青督率大军出定襄,士兵数万,麾下将领如云,有一直追随左右的中将军合骑侯公孙敖,左将军太仆公孙贺,右将军卫尉苏建等,另有后将军郎中令李广,强弩将军右内史李沮,前将军翕侯赵信,校尉张骞。
除此外,刘彻也第一次给予剽姚校尉霍去病轻骑八百余,远离汉军主力部队奔袭。
跟随大军出征的几位将军中,公孙敖几位是一直追随卫青出征的,李广重新复职,几年前自雁门击匈奴溃败,差点受对方俘虏,虽然皇帝未施大惩,却也因全军覆没被降为庶人,虽重被召回任右北平太守,也一直郁郁不乐。
李广是一代名将,在匈奴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镇守右北平的那几年,始终没有匈奴人敢轻易犯境。此时曾任郎中令的石建去世,皇帝急召李广接任,再次任命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出征。
另一个赵信本是匈奴人,兵败而受降于汉,被刘彻任命为前将军,赐封翕侯。
张骞是出使月氏、大宛,大夏等西域各国的功臣,曾几度穿越匈奴境地,对敌方大环境了若指掌,知道水草位于何处,有他在帐下协助,使得汉军水草丰沛,也可与匈奴打一场持久战。
第五次出击匈奴,对敌方的实力了若指掌,但卫青没有放心轻松驱敌,全军受他将令,一路开拔直线向定襄进发。
全军行军迅速,不久后便抵达,恰与一股匈奴主力相遇,汉军兵精粮足,人数远多匈奴人,卫青下令前线部队与匈奴人交战,杀敌数千人,残存部队无心恋战,匆匆地向塞外撤去。
“大将军,匈奴人逃窜出塞了,我们要怎样做?”苏建等纷纷问道。
卫青沉思片刻,在中军帐召开军事会议,麾下主要将领悉数参加,各抒已见,但这几个得力副将们意见不合。
公孙敖率先发表意见道:“匈奴士兵如今畏惧我军实力,正好乘胜追击,杀一个片甲不留,岂可轻易放过,让他们有喘息之机?”
苏建赞成道:“我同意,如今我军大败匈奴人,势头正盛,而匈奴折兵损将,实力对比下我军胜出,时机不可贻误。大将军,请下令吧!”
卫青静静听着,目光投向另外的将军,说道:“各位都是这个意思吗?”
公孙贺犹豫了下,出列说道:“大将军,末将以为不可。”
卫青淡淡一笑说道:“为何?”
公孙贺他说道:“我军从长安至定襄行军迅速,日夜兼程,有大量的辎重粮草在后,经不起长途奔徙,士兵身心劳累,理应休整,再行攻击才是上策。”
“休整,休整,等你休整完只怕匈奴人逃得无影无踪了,还打什么?”公孙敖不肯认输。
公孙贺也坚持意见,断然否决道:“我军此次出征本非还击,是主动寻敌作战,匈奴人再逃能到哪里?还不是在塞外游牧?等我们休整完毕,再与匈奴士兵作战不是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