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的反问让孙嘉淦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是啊,为什么偏偏是他呢?这个写奏书的人难道跟他有仇?
弘历说的斩钉截铁,“查!给朕狠狠的查,这一次绝不姑息。还有你!你要是想证明你自己的清白,那朕就给你机会。你亲自去把这个事情给我查的明明白白!若是查不清楚,朕就定你的罪!”
孙嘉淦跪着狠狠的松了一口气。只要给他机会查,事情,总会水落石出,就怕皇上不给他机会查呀。
孙嘉淦刚出去,李玉又急匆匆的进来。“不好了,皇上,出事了。”
“说!”
“孙大人的奏稿已经在地方官员间流传起来了,抄传甚广!”
一句话让弘历刚刚平息下来的心情,又怒火中烧起来。
“好个孙家淦,朕就该当时要了他的脑袋!”
永琏急忙拦住他,“皇阿玛息怒!”
弘昼跟着劝道,“是啊,皇兄你在生气能怎么样呢?依臣弟看,这份奏稿刚上达天听,就传超甚广,说明幕后之人为的不是让皇兄您生气,而是希望通过风言风语动摇百姓之心啊。”
傅恒跟着说道,“是啊,皇上如果您大动肝火,消息再传了出去,那不就更加证明了就是奏稿上面所写的东西吗?”
三人一句又一句的,总算是把弘历的怒火暂时给浇熄了。
从养心殿出来。弘昼和永琏就往里头走,他们还要去慈宁宫呢。
慈宁宫这边,锦绣也正好听说了这件事。
锦绣听说的时候都吃瓜吃到姥姥家了。
我滴个乖乖,在封建时代,舆论还能那么玩。
不过这倒让锦绣开始反思了。
那个奏折上写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锦绣最开始对于乾隆的印象。
说明这个事件至少没有一个善终,否则后世对乾隆的印象绝对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这五不解,十大过当中。就明晃晃的说了现在弘历的,骄奢淫逸,好大喜功。
但是当锦绣放平心态来看的时候。其实觉得红利作为这个世界最大的富二代或者富N代来说,这些缺点似乎瑕不掩瑜了。
只是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那点瑕疵在他的子孙后代中一点点的扩大,才造就了后面那样的悲剧。
“皇额娘今天精神似乎好了些。”弘昼一进来就问。
锦绣点点头,“确实好了些,你们这是刚从养心殿过来吧?前面出事了?”
永琏问,“皇玛姆这是知道了。那皇玛姆怎么看呢?”
“哀家能怎么看?坐着看呗。”锦绣还有心情开玩笑呢,“好啦,说正经的,这件事无论真假都是皇上的态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世人百姓的态度。百姓们若是信了这其中所言皇帝再怎么说,他们也只会觉得皇帝是在狡辩,在掩饰。”
话题歪着歪着就歪到了流言蜚语、舆论控制的上面,“大清入关以来。就总有人不安分传些流言蜚语的还少吗?顺治帝就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死,他是出宫当了和尚。再有孝庄太后跟摄政王之间不也有风言风语吗?在隔得近的先帝,先帝刚登基的时候,不也有流言说他来位不正吗?更有皇帝……哦不对,没有皇帝。”
锦绣说嗨了之后,差点就说秃噜嘴了。他刚刚差点想说,有传言说乾隆的生母是汉人,而不是钮祜禄氏。后来她才想起来,这里好像不是正经的历史世界,在这里弘历他妈真的是汉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