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节:求见国主(一)
且说到,在白府,康亦航一番毫不客气的“待客之道”,使得司马玉龙先行离席。
踱步走出白府的司马玉龙,并没有心情前往宝华楼赴约,直接遣人前去告知赵羽及丁五味。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太阳已不再炙热,只有余温还在烘烤着大地。
细细碎碎的斜阳,透过云层,折射在大地,洒落着斑驳的光影,街道上,不时有几人往来,只有着零零落落的身影。
司马玉龙手持折扇,一下一下的敲击着掌心,步子不疾不徐,似是观察民情,又似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方才间,康亦航的一番话,直扣心门,司马玉龙看得出来,康亦航并不待见自己,除了不想自己的妹妹珊珊亲近外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康亦航已经猜出自己的身份,敬而远之。
康家原本是簪缨世家,这一脉中,不乏文武兼备之能臣良将,可自从叶氏窃国,昏庸无道,康氏为自保,退出朝堂,已是数十载。
远离朝政的康家,转而从商,凭借南海天然的优势,将海域一片经营的极为出色,南海一带的税收,亦是年年递增,为朝堂提供了不少的财力支撑。
况且,康家待白珊珊犹如亲生,巡行江湖数年,康家间或与白珊珊有书信往来,细致入微。只是白珊珊为担忧司马玉龙的安危,避免泄露行踪,一直减少书信来往频次,但是,那思念之情,每每都落入司马玉龙的眼中。
不知不觉间,司马玉龙已然踱步到宫墙边上,他眼眸看向高耸伫立的巍峨宫殿,在斜阳的照射下,琉璃殿顶,异彩纷呈,是至高无上,亦是冰冷无温。
或许,该提前了吧,让她的亲人放心,更让她安心,司马玉龙在心中默念道……
思及此 ,司马玉龙的脚步忽而加快,他迈过宫门,直奔内宫而去。
福寿宫内
烛火微摇,一派安静祥和。
太后正轻捏着调羹品尝甜汤,不过一口,便放下汤匙,一旁侍候的宫女,见到太后眉头一皱,顿时心中一慌,结结巴巴的开口请罪,“太后娘娘,可是,可是不合口味?”
太后自己捏了手帕,轻轻按了按嘴角,“没事,不过是不习惯罢了,撤下去吧。”
“是”那宫女即刻恭恭敬敬的领命办事。
“把这些,也都撤下去吧,下次不要摆这种瓷器了。”太后又吩咐了一声,随手拿起桌旁的经书,准备翻阅。
“国主驾到!”门外忽而传来内侍的声音,太后立即嘴角扬起,抬头看向殿门口。
门外走进一个身长玉立的人,正是身着一身明黄色帝王常服的司马玉龙,他一踏入宫殿,随侍两侧的宫人立即行礼,司马玉龙摆了摆手,又恭敬的面向太后,“给母后请安。”
“不必多礼,龙儿,过来坐”,太后慈眉善目的笑着,待司马玉龙落座
太后又亲切的关怀道,“龙儿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可曾用过晚膳了?”
“今日还未来向母后请安呢,晚膳还不曾用过”,司马玉龙自然的回应着,随即,司马玉龙的目光看向正在收拾桌面的宫人,询问道,“母后,是有人来拜见了?”
“可不是……”太后正待说着,门外又传来宫人禀告的声音。
“启禀太后娘娘,严小姐说有东西忘记进献给您了。”
“先放着吧,本宫今日乏了,就不见了,让她回去吧。”太后淡淡的吩咐着,门外候着的宫人立即照办。
宫殿外,隐约还有声音传来,似乎是有人在争执着什么,司马玉龙眼神示意站在太后身后的侍女,那是司马玉龙精心挑选来保护太后安危的。
收到司马玉龙的授意,站在太后身后的其中一名侍女走上前来,对着太后,恭敬道,“太后娘娘,奴婢出去看看?”
“嗯,去吧,让她回去即可。”
“是。”那侍女领命而去,步履稳健,但面上却无一丝表情。
面对司马玉龙疑惑的目光,太后娓娓道来,“那是严府的人,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
“即是拜见您的,您又为何?”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太后悠悠叹了一句,“那严老太君是叙往事,讲现状,可谓是滔滔不绝,但是,严府那个姑娘,可没有那么好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