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节:洛阳范氏(二)
洛阳,本是盛产牡丹之城,世人称道有言:洛阳牡丹,艳绝楚京。这本是个气候宜人的鱼米之乡,只因着,隔着两座山城,而被隐匿。
而范氏,就是因着洛阳那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在叶氏贼子窃国之后,自行申请告老还乡,偏安一隅于洛阳城内。
说是偏安一隅,但只有范氏的老族长卸下了官职,其余子弟仍是处在朝堂之内,不过是呆在不引人注意的清水衙门 。
数十年的时间,范氏子弟也不乏能人贤才,更是不安屈就于洛阳一城,继而,在新国主司马玉龙登基之后,韬光养晦的范氏子弟逐渐暂露头角,在此次进京叙职的人选中,更是四占其一。
日头高升,炙热的太阳,不知疲倦的照耀着大地,空气中,似乎一丝风也没有,燥热,静谧的令人不安。
结束朝会的司马玉龙悠悠的走在通往御书房的鹅卵石路上,忠义侯赵羽紧随其后,另有服侍的太监宫女若干,远远的跟在二人身后。
“小羽,范氏一族,你可还有印象?”司马玉龙询问的声音传来。
赵羽微微摇头,“范氏还在朝之时,我们尚不过七八岁的年纪,只是耳闻,印象,却不曾有了。”
“是啊,回想起来,已经过了十数年之久了,可就是如此,范氏多年不在京都,朝中却是有人为其说话,亦有人对之颇有意见,这着实,令人奇怪呢!”
原是今日朝会之时,有大臣提到进京叙职之人中,范氏四占其一,询问在考评时是否让相关官员避嫌,就此一问,却是引来两波论战。
以吏部尚书为首的几人,坚持举贤不避亲;而以御史台为首的几位大臣,驳斥其意见,认为考评者应避开姻亲者。双方就此相持不下。
直到司马玉龙出言,颁下口谕,由吏部按惯例拟定此次有资格参与考评之官员,以忠义侯为首,先对考评者进行考评,考评之后无论亲疏 ,皆是本次叙职之考官,不得再有异议,此事方才作罢。
“国主所言甚是,”经司马玉龙一点醒,赵羽立即想通了其中关节,“看来当年,范氏一族并非真正远离朝堂,不若,今日哪里还有这么多人为其争辩,可见其暗中影响力不小。”
司马玉龙微微点头,“若说真正远离朝堂,那就一如南海康氏,若非必要,不踏入京都一步,安安静静的在南海行善事,做善举,续祖先之光。”
“说的是。”赵羽点头赞同,“那康亦航虽然行为不羁,但其眉目清朗,坦坦荡荡,可见是一君子。”
“说到他啊,你们昨晚回去白府,可有被他说教?”司马玉龙带着笑意,绕有兴趣的问道。
“您怎么知道?”赵羽惊讶,忽而想起什么,“对了,您昨日下午为何没去宝华楼赴约呢?我们回去白府之时,珊珊还奇怪没有看到您。”
赵羽看着司马玉龙嘴角的笑意逐渐变得无奈,他试探着问道,“难道是,那康亦航对您出言不逊?”
“没事,没事哈!”司马玉龙摆摆手,随即负手于后,率先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