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游,城主府。
六匹飞驰的骏马进入了城里,为首的的是一名颇有异域风情的男子。
身后还跟着五名侍从,来的这人北狄首领海图鲁派过来的人,是祚克缇的儿子库里尔尼。
库里尔尼是祚克缇的儿子,几年前他还只是祚克缇众多儿子中的一个,而且,还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如果不是因为一次意外,祚克缇可能都不记得自己有这个儿子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库里尔尼是他众多儿子中,最耀眼的一个,因为那场意外,库里尔尼意外得到了北狄首领海图鲁的赏识,甚至还委以重任,大有几分要把库里尔尼当做祚克缇继承人来培养的意思。
最重要是库里尔尼还很年轻,他甚至可以再辅佐一代帝王,一个毫无作用的儿子,和一个被王上赏识和重用的儿子是不一样的。
那次意外之后,祚克缇就开始亲近库里尔尼,想要和他拉近关系,可惜,祚克缇的的美梦破碎了,库里尔尼非但没有和他亲近的意思,两人的关系甚至还十分不好。
如果不是害怕失了王上的信任,祚克缇就要对库里尔尼动手了。
本来祚克缇已经策划好了一个完美的计划,要杀了库里尔尼,对他而言,一个和他不一条心的儿子,哪怕再有用,都不如一个毫无用处的儿子。
但是没想到海图鲁突然对中原发动攻击,祚克缇的计划只好耽误了下来。
————————————————————
狄的本义,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是由“远”与“剔除”的含义,“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礼记·乐记》说:“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郑玄《注》:“狄、涤,往来疾貌也。”春秋初,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游牧部落,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但当时仍与西戎及伊洛地区之戎统一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称谓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狄,也就是商代的鬼方,鬼方,应该就是周代的赤狄人,周朝将其称之为狄,北方的非诸夏部落都被称为狄,所以又有白狄,长狄。到了秦汉以后,匈奴被称为狄人,之后东胡这些和古北狄毫无关系的族系也被称为狄人,但是他们之间并没关系,狄只是一种泛称。
战国末期,胡人兴起,匈奴最为强大。胡人以东有东胡,以北有丁灵。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所称北狄,都是指匈奴、东胡族系各民族。其中丁灵及以后铁勒、敕勒等译名,都在语音上可以与狄相通。但丁灵、铁勒、敕勒是对这些民族的汉语译名,而狄是中原诸夏对北方部落的称呼,两者语源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战国末年及以后“北狄”泛指胡人。汉武帝采取“隔绝胡羌”的政策以及赵充国在湟中屯田以制诸羌的举措,说明西汉时对羌与胡已经明确加以区分,但《史记》、《汉书》却没有为诸羌立传,羌人的祖源与史迹仅附在《匈奴传》中叙述,《后汉书》有《西羌传》。直到现在,在一些民族史的论著中,仍往往未能真正把春秋时期的北狄,与战国末及秦汉以后以胡人、东胡族系称为“北狄”这两者之间在族系与历史渊源方面划分清楚。然而把两者加以区分,对研究西戎和北狄的历史与考古都是重要的。
(PS:以上转载来自于百度百科)
不知名的人(作者大大)故事线让我捋一捋,作者大大写的有点糊涂了,所以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