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想要一举收复封地,即便是寿春这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封地,在文帝心中也不该给旁人.
尤其是老乾安王一脉,见自家三子,和亲手养大的凌不疑像个愣头青似的,一点儿都不懂自己这个这皇帝的心思,便连接下去的慰问都没兴趣.
"好了,既然安全回来,也去给皇后和越妃请安,让她们放心 "。
"喏,儿臣告退"。
皇上仍然是一脸温和的笑容,丝毫让人看不出他内心的算盘。
这些年打压乾安王府一脉,皆是因为他们自身犯错 让陛下抓到了把柄.
这才一点一点的去除他们的影响力.
边关大将调动乃是皇帝的权利,老钱王的势力便是这样一点点瓦解.这样又不会引起朝臣的反弹。
终究是有功之臣,帝王太过薄情,在史书上也会被遗臭万年,文帝还是讲究温水煮青蛙,慢慢的蚕食.
而王家有个文修君,一直野心勃勃,妄图不属于自己的富贵,或许更想要这个皇位.
有这样一个动不动就炸刺儿的文修君,文帝早就不耐烦了 。
前一次文修君大闹长秋宫,逼迫皇后给小乾安王求情,文帝明面上是训斥文修君,不懂上下尊卑,这又何尝不是打皇后的脸.
作为皇后,却让越妃打了脸,教育了自己的嫡女 ,偏偏还只能委屈退让,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将自己气病。
何尝不是因为文帝薄情寡义, 擅长作秀的缘故 。
*
另一边三皇子先去长秋宫请了安。
转身又去了长乐宫。
"给母妃请安 "。
越妃放下手中的竹简,站起身来笑道 :"子瑞,看起来瘦了许多,这一次出去评判可有什么收获 ?
越妃并不是没有见识的女娘,从前也是跟着文帝驰聘疆场的女将,对自家儿子出去见见世面,定然是支持的,如今见人没事儿便关心三皇子对正式的理解.
"民生极苦,终日劳作只为饱腹,不怕天灾却怕人祸,这一下子灾难过后,也不知寿春要多久才能恢复,又有多少人要饿死"?
"这些事,有当政的人员去想办法,子瑞只要有仁爱心,日后定然能让一方百姓受益 "。
越妃更想说的是,作为天子,要有爱民之心,懂得民生疾苦,才能做一个好皇帝.
看着三皇子,他高大挺拔,面容俊美,与陛下年轻时也不逞多让,如今二十有二 也该娶亲了.
"子晟,可还好?过些时日,他该娶亲了,到那时你们兄弟几人就只剩你一个未娶,母妃也该为你张罗亲事"。
"孩儿还小,未成立业, 何以成家"?
越妃眉头一挑,质问道 :"盛京贵女这般多,当真没有你能入眼的,再说了 如今你挑选还能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若是陛下赐婚,或许就出来一个孙氏那样的搅家精"。
"儿子哪有那般优秀 ,人家也不愿意嫁给我呀 " ?
"这般说来,你确实有心仪之人,她是谁?带来给母妃见一见"?
"无,母妃莫要瞎猜 "。
*
却说另一边 ,程少商一家释放,等安顿好便要提议与凌不疑两家的婚事,此时程大母,只希望赶紧将嫋嫋嫁出去,否则不管是谁都能踩一脚程家 。
"嫋嫋,你受委屈了 ,咱家失了富贵,让你此时与凌不疑议亲,到底是矮人一头 ……可咱家这个情况,只能委屈你了,好在你二人情投意合, 凌将军又看重于你 ……阿母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