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底下最大的烈火,往往由最小的草梗点燃。
20班有一个女孩,叫琳琳。尽管刚认识她时,我觉得她长得不算很漂亮,但这样一个名字总让我产生美好的联想。
一次朋友的邀请、一个美丽的名字,没想到像蝴蝶效应一样,彻底改变了我。
后来,琳琳越长越漂亮,她扎起辫子,俏丽,温婉。我呢,真的喜欢上她了。
一支无形的笔抒写着20班的故事。
还记得初二的校运会上,我们20班被选去当彩旗队。入场式很不巧地邂逅雨水。那时正值属于冬季的十二月,雨一开始并不算大,只是淅淅沥沥的样子,所以入场式依然进行着。
彩旗微微飘动,雨水从竹制的旗杆上滑落,润湿我们的手套。
谁知后来雨势加大,冰冷的雨滴更有力地打在身上。风尽管不大,但配合着雨天的潮湿,还是能让寒冷一点一点穿透衣服。
校领导叫同学们上看台避雨,作为彩旗队的20班是最后撤走的,我们在冷风冷雨中坚持了最久。
就是那次校运会上,我第一次参加男子1500米,那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在跑道上奋力奔跑时,我看到同学为我加油鼓劲,他们疯狂呐喊的神情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校运会之后不久,秋游来了。
我们去的地方是增城畲族村,这个小村庄坐落于增城的大山之上,需要徒步上山去拜访。
天气真好!早晨起来,略有寒意。来到大山脚下,阳光明媚,秋风吹叶响,寒凉与炎热都一扫而光。大衣不必着急穿上,披上一件校服外套足矣。
20公里的路程看似漫长,但徒步的劳累淹没在欢声笑语中。村中广场上,老师们拉起横幅,合影留念。不知哪位同学指了指老师们身后的栏杆,说:“要不我们坐到那栏杆上当老师的背景吧?”一呼百应,好几个20班的同学跟着坐上去摆造型。我觉得挺有意思,也加入了他们。
经历了上山的体力消耗,原路返回下山的途中,我的双腿已经累得微微颤抖,身旁的瀚卓也是如此,不过他即使再累也要模仿枪战的动作。他摆出一副持枪的样子,左摇右晃地走下山去,嘴里不时发出“嘚嘚嘚”的枪击声。
返回学校时,夜幕早已降临。
我心中最有意思的秋游莫过于此。
还记得初中最后一次校运会上,我们20班参加男子四乘一百米的队伍没有听到检录的广播,以至于错过比赛。当消息在班级中传开,同学们跑去找裁判据理力争,说没有及时通知我们,但成绩缺失的结果无法挽回。终于,据理力争转化为失声痛哭,全班一大半同学都忍不住掉下眼泪。那是团结的泪水,是心有不甘的泪水。
初中动人的回忆还有许多,只可惜我缺少一支及时的笔,等到怀念的时候,许多细节早已模糊。
20班很优秀,但难免有几个同学不那么善良,“三人帮”就是如此。不过,与小学时的欺凌者相比,他们显得温柔许多,仅仅用语言制造不愉快。
然而初三带来了一场危机,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初三,还深深影响了高一,乃至整个高中,甚至影响到高考之后的日子。
这场危机与插班生阿捷有着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