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令人激动的一刻。当我气喘吁吁赶到牛角庙时,我看见诗倩等两位学姐,还有一位不知名的学长正坐在庙旁的长凳上休息,一只小猫正被他们逗着。
诗倩穿着徒步的衣服,而另一位学姐怡清更加注重打扮,她只穿了一条短裙。
见我来了,大家一惊。诗倩说:“学弟你太厉害了,我们在这里没等多久你就跟上来了,赶紧休息吧!”
我坐到长凳上,喘喘气,让怦怦直跳的心舒缓下来,拿出水壶,大口喝水。一路猛追,我竟来不及喝水。
我问诗倩:“你们带着这只小猫来徒步?”
“不是,这是守庙的小猫。”诗倩说,指了指旁边的牛角庙,然后递给我一包拆封过的辣条,说:“学弟,想必你已经饿了,来吃点东西吧。”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抱歉,我的吃辣能力实在不行。”
“放心,这不是很辣。”
“你们对辣的定义和我的不太一样,我还是不敢吃。”
诗倩拿出几根辣条,喂给小猫,小猫立马吃了下去。她对我说:“学弟,你看重庆的猫都这么能吃辣,你在这里怎能不吃辣呢?”
怡清补充道:“是啊,入乡随俗,你要吃点辣。”
盛情难却,我拿起一根辣条,小心翼翼地塞进嘴里,还好,这种辣我还可以承受。
简单休息一阵,补充能量,我们继续往前走。
之后的路我不必狂奔,终于可以悠闲地徒步了。或许是之前追赶太过劳累,我走路的动作有点别扭。诗倩问我:“学弟,你的腿怎么回事?”
我赶忙说:“没事没事!”
诗倩说:“唉,学弟,可惜今天你只跟我们走了一小段。”
“我觉得之后的这一段路也足够了。”我说。
怡清邀请我和雨荷12月15日一起去徒步,约定早上九点从二号门出发。
连日细雨后的15号,天阴沉沉的,静稳的天气下,潮湿的空气让寒意升级。
雨荷提早20分钟就到达二号门了。我赶到时,只见她正戴着耳机哼小曲。见我来了,她问我:“何怡清呢?”
“还没到,再等等吧。”我说。
“雨荷”是我眼前这位女孩的称号,心旅车队的人都这么叫她。里面一件厚厚的白色高领毛衣将颈部护住,外层的羽绒服比毛衣更白,她这穿着洁白干净,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她的辫子不长,形状宛如荷花花瓣,刚触及羽绒服的帽子,这是对“雨荷”这一称号最好的诠释。她特意为徒步准备的东西就装在粉色的背包里,这是女孩子喜欢的颜色。
然而作为组织者的怡清却迟迟没有出现,打电话不接,发消息不回,等到九点半仍不见踪影。看到雨荷已经特意做好了去徒步的准备,我说:“要不我们俩不等了,直接出发吧。”雨荷同意了。
今日的路线我曾在11月10日走过。到达白庙子后,我凭着印象,很快就找到了路线,抬头仰望,但见雾锁山头,云浪滚滚,似乎要涌下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