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生梦死篇】烟花怨:1
那日之后,回东京的路上一路安稳,再没有遇到想要赵伊命的人。
回京自然要去宫中见赵佶,至于途中遇刺的事情,不用赵伊说,赵佶也知道了。
“你瞧瞧,我说他们这些江湖人蛮横无理,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明月奴,你可有受伤?”赵佶说道。
赵伊笑着摇头,“叫皇兄担心了,我并未受伤。”
“那便好。给,日后这十几人便跟着你。”赵佶将一块金牌放到赵伊手上。
赵伊自然认得“皇城司”三个大字。
皇城司,往前说就像汉武帝的绣衣直指、武则天的内卫、曹操的校事官,往后说就是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粘竿处。
皇城司鼎盛时期,是从宋神宗开始。
因为王安石变法,朝堂之上党争激烈,宋神宗面对朝野汹汹的反变法浪潮也要一力压制,皇城司的作用便大为彰显。
皇城司察卒的人数增加到七千余人,“巡察京城,谤议时政者收罪之”。
神宗心腹宦官苏利涉、石得一先后任勾当皇城司。
苏利涉比较保守,还是遵循皇城司的老规矩“循故事,逻者报事,不皆以闻”,也就是虽然事无巨细都要侦查,但会有所取舍,凡是认为不重要的便不向皇帝汇报。
这种做法自然不能满足神宗的需要,于是石得一将之取代,“事无巨细,一皆奏御”,乃至到了“纵遣逻者,所在棊布,张穽设网,以无为有,以虚为实”的程度,“民间往往以飞语受祸”。
被皇城司侦缉到的所谓犯人,会被以“内降公事”的名义直接交于大理寺处置,名为“诏狱”。
而大理寺也会速审速办,“知所告不实,事或微末,不度是非,一切询报者之语,委成狱吏,不复亲听……锻炼罗织,必致以罪”,朝臣百姓往往因一句牢骚,或是被仇家诬陷便获罪,“被其阴害,不可胜数”,以至于“都人惴慄,不敢偶语,兢兢朝夕,莫能自保”。
直到神宗去世,有了“元祐更化”,这种恐怖气氛才得以缓解。
执政的高太后“减皇城觇卒”,又“黜降中官石得一,使居闲地”,并且“寻又置司理诉,辩明幽枉”。
审查神宗时期皇城司所办的“坐数万人之狱”,结果“凡所平反十至七八”。
虽然有这一番“小阳春”,但毕竟熙宁变法使得宋朝“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士大夫集团党争愈演愈烈,朝局不断在新政、旧政之间摇摆,君臣之间的互信与和谐大为削弱,各种暗流涌动,作为皇帝维稳利器的皇城司自然不会因一蹶而不振,只会不断壮大。
现在在赵佶手上,皇城司的地位水涨船高。
作者宋徽宗时期皇权集权达到北宋时期的巅峰。“祖宗之制坠废殆尽,而政事号令悉出阍寺”,宦官作为皇帝的内侍,既可掌兵,又可干政。而外朝宰相以蔡京为代表,不过“宰相充位,奉行文书”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