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放学的时间,学校涌出了成群结队的学生,大家说说笑笑,顺着校门口的街道,各自回家或是去吃饭。
李欣欣却与人群逆向而行。
这是她被解救以后第一次出门,其实很不习惯,一直低着头自顾自走着,直到察觉到周围都是学生时,才抬头看了看自己身处何处。
她看到不远处的学校大门上[时江国际中学]这几个耀眼的大字才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走到了这里。
李欣欣就读于南市一中,但是她对时江中学并不陌生,由于两所学校同为南市优秀的中学,私底下经常暗自较劲。
她对这个学校知道不少,却很少来到这附近,因为南市一中和它处于两个方向,这里不属于她的活动范围。
陌生的环境让李欣欣稍微放松了一些。
这是她被解救回来以后第一次出门。距离她回到家中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家里,连卧室门都很少出。
她在逃跑时生出的勇气,回到南市以后就消失殆尽了。
在房间里,把窗帘拉上,屋内一片昏暗时,会让她想起被关起来的那段时日,而后心生恐惧;当窗帘拉开,日光照得亮堂堂时,她又觉得难受,仿佛哪里有眼睛在盯着她。
后来是俞莎把她房间的窗帘换成了微微透光的材质,她才适应下来。
连在家里都这样,更别提出门了。
她被拐的事情人尽皆知,而被找回来以后,上门慰问的亲朋好友也很多,大多数人是带着关心而来,当面虽然是说找回来就好,背地里却都感叹她可怜。
这些还是带着善意的,更别提一些恶意揣测的,表面没说什么,碰到李家人是打量使眼色不少,背后更是嘴碎,说什么毕竟被拐走一个多月,又被人买走当媳妇了,还不知道遭遇了什么,至少清白是不保了,就是不知道肚子里有没有留下野种。
这种言论不少,李明义出门买菜时便碰到几个人在楼底下说着闲言碎语,被他听到后痛骂一场,才不敢再光明正大地说,然而私底下却制止不了。
李家人不可能一个个解释说李欣欣并没有受到他们所认为的那种迫害,那些人肯定不信,自己也跌份。
明明是受害者,却不再能抬头挺胸地出门,李欣欣也不想出门。她只要一走出房子的大门,就浑身发抖,感觉暗地里有人会伺机扑上来,像之前那样把她掳走。
这样的状况,自然也无法上学。当初失踪时,警察对学校师生也进行了调查,学校里传什么谣言的都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仿佛一夜之间都和她很熟,都在讨论她平时有没有反常的事。
定性为拐卖以后,她们学校对这件事情很重视,那时还在上学,便对学生再三强调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教育。假期里还让老师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每天都要上报。
这样的严谨,从老师,到学生,再到家长,自然都对这件事关注甚多,想忘都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