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非凡12岁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演出 上

非凡12岁

在整个布达纳广场上,只有一个小孩让易玺无法忍受,那个小孩就住在三位教授家对面 名叫洛尔玛丽·艾歌哈特。

埃格哈特家富得流油,因为洛尔玛丽的祖父以前是一个家纺制造商

主要生产羽绒被和枕头。

这些被子和枕头礼包的鹅绒产自匈牙利平原地区,是把可怜的鹅赶到一起,扒个精光之后的产物。

可是,埃格哈特家的人才不管鹅的死活,他们眼里只有钱。

洛尔玛丽的父亲不仅继续经营着那家黑心工厂,而且还成了身 居要职的市议员。每天,他都要在衣服上别一朵花,坐到能俯瞰议 会大厦的大桌子前办公,不是参与制定各种无聊的法律,就是用他 雾号似的大嗓门冲下属嚷嚷。

他最大的追求就是成为一尊雕像,不是骑在马上那种——他知 道自己不是那块料,而是站在底座上但同样庄严气派的普通雕像。

这样的雕像在维也纳有很多,有市政参事的,有市议员的,也有政 治家的。埃格哈特先生心想,只要自己的雕像能加人它们的行列, 这辈子也值了。

洛尔玛丽的母亲埃格哈特夫人整天不是惯女儿、购物,就是说 长道短、挤兑邻居。她尤其瞧不起博德克一家,觉得他们应该搬到 别处去住。她不管去哪儿,都要坐上丈夫那辆薪新的淡黄色汽车。

那辆车的铜车灯大得夸张,圆鼓鼓的喇叭一响起来隔三条街都能听 到。埃格哈特夫人不仅雇了乡下姑娘做家里的佣人,还请了一个特 别势利眼的男仆,名叫利奥波德。洛尔玛丽上学时,利奥波德就跟 在后面,替她背书包。

不用说,洛尔玛丽肯定不能和易玺这样“厨房里打杂的小孩” 一起玩。不过这样一来,易玺倒也眼不见心不烦了。

然而,每个星期天上午做完礼拜后,易玺都喜欢打听一下城 里的新鲜事。为此,他就要走到栗树另一边的人行道上,绕着那个 贴满各类消息和广告的红色大柱子一字一句地看。

柱子上贴着各种戏剧和歌剧海报,还有诸如阅兵式、巡回马戏 表演、剧院的午后特场,或者老皇帝要在某个宫里接见某人之类的 布告。

当然,上面也少不了胃痛灵和生发膏这样的广告。有张广告还 画了一个肌肉夸张的男人,说他是吃了某某牌猪肝肠之后才变得这 么壮。

柱子上今天多了一张尺寸很大的海报,上面画着一匹雪白的牡 马。它套着金色的缀绳和金红相间的马鞍,前腿弯曲地扬起身子, 背上坐着一个头戴双角帽、身穿棕色燕尾服的男人。这是著名的利皮查马在展示“前肢起扬”的马术动作,而且这匹马还不是一般的 利皮查马,而是“马埃斯托佐·凡塔西亚”---它是最年长、最强 壮的御马,深得皇帝喜爱。这些信息维也纳任何一个小孩都能一眼 瞧出来,易玺也不例外。

海报上写着:

西班牙马术学校大型演出

时间: 1908年6月14日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陛下迎 大不列颠国王爱德华七世献礼之作 奥地利掷弹兵军乐队倾情演奏

(部分门票对公众发售)

易玺盯着海报看了很久。他经常路过饲养利皮查马的马厩, 甚至因为斯特凡的叔叔是打马蹄铁的铁匠,他还沾光进去参观过。

可是,他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西班牙马术学校的演出。

她当然很想去,可是门票一定贵得离谱,埃莉和西格丽德哪里 负担得起。他也根本不会问。

易玺仍然望眼欲穿地看着海报。这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个 尖里尖气、盛气凌人的声音。

“我们要去看演出了,对不对,史密斯老师?”

原来是洛尔玛丽在和她的英国家庭教师说话,后者是个愁眉苦 脸的高个女人。洛尔玛丽有过许多家庭教师,有英国的,有法国的, 也有德国的。她们有的胖,有的瘦,有的严厉,有的温和,但她们 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跟洛尔玛丽相处几个月后,个个都愁眉苦脸。

“我们要坐头等座的第一排。”洛尔玛丽得意扬扬地说。

尽管谁也没有听说埃格哈特家族有苏格兰血统,今天她却穿了 一条格纹百褶裙,还戴着格纹苏格兰便帽。她有一张白哲的脸,上 面深深地嵌着一对黑色的小眼睛。走路的时候,她把屁股搬得老高, 似乎要用这种独树一帜的步态向世人宣告:洛尔玛丽不仅正面不容 忽视,反面也同等重要。

谁也不知道易玺是什么日子出生的,所以埃莉和西格丽德每 年给他庆祝的不是生日,而是“发现日”--也就是她们在佩特尔 斯多夫的教堂里发现她的日子。

到了这一天,她们会早早离开维也纳城,搭乘当年入山的那趟 列车,到那个小教堂感恩祈福。起初,她们走进村子时还战战兢兢, 等着别人说起陌生女人打听孩子的事情。然而,几年过去了,什么 也没有发生,她们便释然了。那个把儿子丢在圣坛台阶上的女人似 乎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易玺还是婴儿的时候,她们 进山时还把他托付给博德克家。不过,一等他学会走路,她们就带上了他。6月12号似乎永远都是晴天。阵阵微风带着松树的芳香从 山坡上飘然而至,漏漏流水在阳光下泛着点点波光,口福不浅的奶 牛在茂密的草地上心满意足地进食,吃着首蓿、报春花和圆叶风铃 草混合而成的“沙拉”。

看到此情此景,易玺会说:“比起无聊透顶的医院,我更愿出 生在这里。”

可是进了教堂后,他却总是感到困惑而愤怒,恨不得质问妈妈: “你扔掉的可是我呀!不是随便什么人,而是我呀!”

当然,过后他又会觉得内疚。于是,当天晚上,当他再度幻想 妈妈的到来时,他和妈妈又冰释前嫌,亲密无间了

然而,“发现日”之后的那个星期六才是整个庆祝活动的重头 戏,因为教授们会让易玺挑一个全家人都能参加的活动,请他出 去玩。前年他们去歌剧院欣赏了童话歌剧《汉泽尔与格蕾太尔》。去 年他们则坐明轮船沿多瑙河溯流而上,探访曾经囚禁过狮心王理查 的迪恩施泰因城堡。

易玺对洛尔玛丽的挑衅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在今年的这个 日子,他鼓起勇气,提出想去看看利皮查马为英国国王表演的盛装 舞步。

“会不会太贵了?”他担心地问。

当然贵,而且不是一般的贵。另外,三位教授对她的选择也 颇有微词,因为他们觉得皇帝在那些光鲜亮丽的白马身上挥霍太

多-那些钱完全可以用来扩建大学,尤其是让他们上班的地方变 大一点。西格丽德也不太认同利皮查马的事。

“在那些畜生身上花的钱都可以在城里到处建新医院了。”

不过,教授们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不光给家里人买了票,还 给宝丽娜和斯特凡买了,因为易玺总是希望这一天能邀请他们。

和教授们出去玩之前总是要受一番教育。上次去迪恩施泰因城 堡时,尤利乌斯教授就给她讲了多瑞河该段的水深、流速还有建设 城堡所用的砂岩。格特鲁德教授则用竖琴演奏了当年狮心王理查的 拯救者在城堡窗下对他弹唱过的歌曲。

想到这里,易玺赶紧说:“我们在学校已经学了不少关于马的 知识。”兴许这样就能少听点长篇大论吧。

他已经知道,马术学校的马产自的里雅斯特附近的利皮查,是 从西班牙引入的阿拉伯马和柏布马的混种,最早由卡尔大公于 三百多年前引入维也纳。她还知道利皮查马一生下来并不是白色, 而是棕色或黑色,就像班点狗刚出生时身上并没有斑点一样。此外, 每匹利皮查马在马术学校受训期间始终只有一名专属骑师。

然而,尤利乌斯教授还是不满意。他把易玺叫到卧室,拿出 了一张喀斯特高原的地图。那片高原正是利皮查村的所在地。

“当地土壤层薄,地表下方很浅的地方就是岩层,所以利皮查马学会了扬蹄子,从而形成高抬腿的步态。整个区域都是石灰岩,这 种岩石的特点是多孔……”教授一讲起来就忘乎所以,因为他毕竟 是个地质学家,对石灰岩钟爱有加。一个仲头过后,易玺才总算脱身。

随后,埃米尔教授又带易玺和宝朋娜去了美术馆。两个孩子 其实已经对那里了如指掌了,她们熟悉那里的大理石地板,也见过 那些膝盖上带窝的半裸女郎画。不过,埃米尔教授这次带她们看的 却是17世纪的西班牙画家。他们笔下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画里 既有前腿悬空的战马和奄奄一息的士兵,也有滴血的刀剑。

“你们瞧,马的前蹄悬在敌军士兵上方,”他指着一匹鼻孔外张、 怒目圆睁的灰色壮马说,“这个动作是‘直立腾跃'。蹄子踩下去时, 那人就会被踏成肉酱。再看那边米兰公爵的马-一就是看起来像在 飞的那匹一一它的动作叫‘腾跃后踢”。瞧瞧它踢后腿的神气劲!” 他接着解释道,这两个动作都属于“地面腾跃”,从战斗中发展 而来,能帮助骑士们逃脱或杀敌,是利皮查马最负盛名的马术动作。

最后,他们终于分乘两辆汉萨姆马车出发了。三位教授和易玺坐第一辆,西格丽德、埃莉、宝丽娜和斯特凡坐第二辆。然而, 易玺这时却有些后悔,她觉得自己真该选个别的地方玩。今天她 穿的是新衣服,因为西格丽德一听洛尔玛丽也要去看晚会,立刻买 回一卷海绿色的绸子,给他做了一身新衣服。西格丽德手艺一流, 所以衣服自然漂亮极了。除此之外,易玺还把头发梳得干净。不过,他倒是觉得自己这 身打扮仿佛是去听讲座的,只不过讲课的老师是马,不是人。

然而,当他们踏上台阶,走进马术学校之后,整个世界都变了。

他们仿佛置身舞厅:四周弥漫着乐队的轻柔乐音,水晶大吊灯 流光溢彩,墙壁洁白无瑕,长椅上的天鹅绒红艳似火,还有跨着战, 马的卡尔六世在一幅巨型画像中卓然而立。场内黄褐色的沙地也被 粑成了旋涡状,俨然一片汪洋。

洛尔玛丽坐在同一排长椅的另一头,她左顾右盼,时刻不忘炫 耀。不过,易玺早已把她抛在脑后。

这时,乐队突然奏起国歌,众人闻声起立。皇帝身着蓝银两色 的军装,与他身材肥胖的贵宾英国国王一同步入会场。一看到皇帝, 埃莉便愉快地舒了口气,因为那位老态龙钟、茕茕子立,而又顽固 尽职的皇帝深得她爱戴。一曲终了,所有人重新坐下,乐队转而 奏起《拉德茨基进行曲》。与此同时,那对巨大的双开门也打开了, 24匹雪白的牡马随之步入场地。

它们踩着音乐,英气勃发,如同征服者凯旋一般,整齐的队列 无懈可击,合拍的脚步滴水不漏。走到与皇帝的座位平行的地方后, 它们便齐齐站定,马背上的骑手们也摘下他们别着帽章的礼帽向皇 帝致敬。

礼毕,表演正式开始。一开始是比较简单的动作,比如正步走、 原地踏步、空中换腿、定前肢旋转,等等。身材修长的骑手们穿着 白色的鹿皮马裤,一言不发地坐在马上,用小得几乎无法察觉的动 作甚至仅仅凭意念指挥着他们的马。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人马之 间早已形成默契,根本用不着口令了。

这时,年轻一些的马离开了马场,音乐也换成了波凯里尼的《小步舞曲》

三皮最出色的牡马,表演了一段三人舞,先前的步子转而变成错综复杂,完美无缺的舞步

上一章 梦 非凡12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