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的办公室不远,但毕竟是夏天,能将鸡蛋炒熟的气温灼着裸露的肌肤,宋知鸢一抹额头上的汗珠。高洋推开办公室的门,冷气瞬间沁人心脾。
像从火炉中解救出来一样,宋知鸢松口气也不再幽怨自己不能赶着午休的尾巴的事实。高洋已经拿起一份试卷,宋知鸢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昨天做的那张。
“你这个试卷我看了,”高洋缓缓说:“你以前真没参加过奥赛,或者进行过相关的培训?”
还真有。
宋知鸢出神想了一会儿。
在原来还在上初一时,她就接触了奥赛。她有天赋,也努力,不是从小学时就开始参加奥赛的人,但在初二时和大部分竞赛人一样将高中三年的数学都学完了。
可惜自己家里不同意。
高一时被迫学文,自己闹死闹活才换来同意转科学理。而高中三年除此之外,唯一抵抗家里的行动也不过是各退让一步让她参加了化学奥赛。
见宋知鸢出神不答话,神情隐隐哀伤,高洋自觉大概触及到对方的伤心事,语气柔和了很多:“宋知鸢同学?”
“高老师,”宋知鸢回过神,看见桌面上那张试卷,沉默片刻后才说:“应该算,没有参加过吧,只是做过相关的练习。”
高洋指向其中一道题,某一年的国家集训队的试题,经典的dilworth定理的习题。难度不大,但是出题很经典,非常适合用来巩固。而dilworth定理本身,它是组合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是举足轻重的。
例如导弹拦截。
他说:“你用的非常熟练。”
像当时宋知鸢的解题过程,一看就不是第一次接触了。
不熟练就怪了,宋知鸢内心忍不住吐槽。实不相瞒,当时考研的时候她有想过跨考数学的,为此在大二时就天天溜去隔壁应用数学系蹭课。
她没有做过相关练习,也没有和隔壁数学系一起考过试,两年下来她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怎么样。
说是跨考数学系,但是当时不还是签了保研名额?
人嘛,其实终其一辈子,都在为生活所迫。跨考了数学系又怎么样呢?即使成功了,她家里也不阻拦了,但是妄想和十三、十四岁时一样踏入这个圈子,相隔的春秋有太多太多。
内心稍微的叹气,宋知鸢点头:“可能因为我是天才吧?”
“……”
办公室里的其他数学老师不约而同的放下手里工作看向宋知鸢。
高洋险些被逗笑,宋知鸢话里的调侃意味太过严重,但联想到对方做的两份数学试卷,又稍稍正下脸色:“可惜你现在已经高三了。如果是在高一高二时,你还可以去参加今年的高联。”
虽然按照以往惯例,现在高联的名额已经分配完毕。但说到底,这只是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
像宋知鸢这种估摸着能挺进二试的实力,走走后门也可以。
但这话高洋没有说出来,暗箱操作哪里都有,但如果真就这么简单的可以给那些有天赋但不早下手的学生搞名额,那么给那些没有天赋却倾尽全力向上爬的普通学生的公平又在哪里呢。
宋知鸢平静的笑下:“高老师,我现在站在这里就很满足了。”
*
再三惋惜,高洋也只能无奈先让她拿着卷子回教室。
宋知鸢做的几乎全对,唯一瑕疵的一点是她的过程写的不够完全,这也是会扣分的。
思索着在办公室没有看见明是菲,拐角处宋知鸢漫不经心的向楼下一看——
是程隽和明是菲。
宋知鸢路过的脚步再次停顿【系统,让我听到程隽和明是菲聊天的内容】
系统倒是没贫嘴或者没同意,给她开了权限后好奇问【宿主,你终于想开主动调查了吗?】
【并不】宋知鸢笑眯眯的说【八卦是人类的天性】
【……】
系统不再说话,宋知鸢专心听着二人聊天内容。
但是出乎她想象的,情形不太乐观。
“我说了,我在国外这么多年,没有人关心我又被娱乐圈那些人挤兑。性情大变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明是菲抱臂,警惕的看他。
“明是菲,你在国外至多待了三年,”程隽慢条斯理的调整录音笔:“一个人哪怕再换了环境,个人习惯或者语气很难轻易改变。”
“告诉我,”程隽慢吞吞地抬头,眸光却像他手下的手术刀一样锋利:“真正的菲菲在哪?”
――――――――――
作者有话说:
明是菲和程隽设定是类似青梅竹马。
怎么说呢,程隽对明是菲可以看见态度上的不喜。但不管怎么说,明是菲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是有感情(兄妹之间的)存在的。
程隽也很敏锐的感觉…所以他可以非常迅速的发现现在这个明是菲的不对劲。
关于dilworth定理有一点可能写错了。
导弹拦截是它的经典题目,但不一定是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