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私访之后,赵明初识人间疾苦。
赵明回去之后,把自己思索出来的结果和不懂的地方都说出来。
赵明父皇,所有人都说开封是大宋最繁华的地方,书上也说开封繁华,可是为什么开封还是有那么多人吃不饱,穿不好。
赵明每年冬日的时候官府都做了防护措施,可是还是有那么贫困的人冻死。
赵明既然开封这个最繁华的地方都这样,那么大宋其他地方会怎样?
赵明的问题很尖锐,直接道破事情的本质,也撕开了大宋那繁荣的假象。
赵祯听到赵明虽然有所稚嫩但是直破本质的问话 思绪良多,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勤政爱民,不敢一丝懈怠,这些年里面效果显著,可是却还是只能让部分人富足起来,还有大部分人在贫困之中挣扎。
赵祯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赵明的问题,说什么?
暮光在旁边看了一眼,见赵祯不想说,喝了一口茶才开口说:
暮光太子,不是说书上的话所有人都说的都是假的,在官家登基之前,大宋大部分人都只能说不饿死,在官家登基之后,大娘娘修水利,办州学,官家亲政之后,勤政爱民,后来民间出现了红薯土豆这些种物,才让农民从原来的不饿死到现在的吃得饱。
暮光所以,不是说现在不好,只能说现在一众大臣和官家还在努力,等到我们老了,一切就交给太子你了。
旁边,赵祯听了,点点头,也开口对着赵明说:
赵祯明儿,一切都要交给你了,等你长大。
赵明听了,郑重其事的点头:
赵明父皇,太师,儿臣会努力的,会让百姓过的好的。
自那次之后,赵明更加努力,暮光也基本上每年带赵明出去两次。
慢慢的,随着赵明对开封百姓越来越深入,赵明也越来越明事理,而在赵明第一次私访就监视赵明的背后之人也坐不住了,在一次赵明和暮光一起去开封周边村庄私访的时候出手了。
暮光和赵明回去的时候,在一个山谷中间突然从天而降几块石头,看样子就像是山体滑坡一样。
周围的侍卫看了,连忙分出两对,一对阻拦飞石,一对牵着马车互送暮光和赵明离开。
马车上,已经十二岁的赵明看着身后游刃有余的侍卫,又看了一眼还在喝茶的暮光:
赵明太师,他们出手了。
暮光点点头。
#暮光他们出手不好吗?早日把幕后之人找出来早日耳边安静不好吗?
听到暮光意味不明的话,赵明为幕后之人感到悲哀,居然犯到太师手上,不知道太师年轻的时候在大理寺做过事吗?
很快,处理飞石的侍卫回来了,而那些在山谷上面伪装山体滑坡的那些人也被抓住带回开封了,只等着包拯出手。
之后的事情暮光都没有管,现在暮光除了本职工作和教导太子之位,其余时间都呆在府里面,和兰衫一起聊天聊地。
在开封所有人看来都是暮光要退休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