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想着,小丽又来情绪了。尽管俗话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小丽有意无意的,还是会把儿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着。只是,这样的比较只能装进心里,永远的埋藏着。在儿子眼里,小丽这个妈妈还算开明,也很通情达理,有点新思想新感慨什么的,都愿意和妈妈分享。小丽和儿子之间,虽说是母子,却胜过朋友般的交心,小丽很喜欢和儿子这样的相处模式。年轻的时候,小丽对家庭教育掌握不够,对儿子的管教有间断性的疏忽。儿子才五六年级时,就非常的迷恋游戏,小丽实在是束手无策。今天中午那篇《干掉手机》的文章,小丽感同身受。那些年,小丽对儿子也是伤透了脑筋。2006年搬家时,熬不过儿子的软磨硬泡,小丽答应买了电脑。那时家庭电脑才普及不久,小丽的初衷是买了电脑,儿子可以学一些现代技术。不曾想,儿子迷上了游戏。“英雄联盟”、“三国杀”玩得不亦乐乎,视力下降得厉害,每天的作业敷衍了事,马虎潦草。儿子本不属于天资聪颖的人,加上迷恋游戏,成绩可想而知。读初中之后,数学根本不入门,物理连最基本的电流都不懂。热爱应酬玩乐的小丽坐不住了,她知道再这样下去,儿子一定要毁掉。痛定思痛,小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从家长的角度为儿子考虑。
悬崖勒马还算及时,小丽几年时间苦苦的陪伴,儿子总算顺利进入高一级学府,省内普通的211收留了儿子。送儿子入学的那天,阳光灿烂,在宽阔的校园里,在清澈的湖水边,小丽为儿子拍了照片。青春阳光的儿子高大帅气,信心满满。小丽在朋友圈写到:“未来四年,这一片天空属于你。如果可以,入校的日子是艳阳高照,离校的时候也该晴空万里。要想幸福生活,这里可以成全你;只想平庸度日,这儿也可满足你。如果勤奋,幸福离你会很近……”时间太快,转眼四年匆匆而去。每每看到这些,小丽就会忆起童年时儿子作文的开头,每次几乎都是“时间如白驹过隙”,“时光匆匆,岁月如水”之类。那时小丽总是笑儿子说:“什么叫做白驹过隙?”或许,现在儿子也还没深刻的意识到,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还记得儿子在妈妈肚子里的踢脚翻动的场景,还记得儿子在宿舍对面的小山坡上那句稚嫩的求助:“妈妈,我下不来了。”的画面,还记得儿子在中心幼儿园舞台上时装走秀时,那飒爽英姿的小样,还记得儿子入学第一天那无助的哭声……转眼,儿子大了,小丽老了。时间真如白驹过隙,连空气都老态龙钟了。
夜更浓了。楼下的叫卖声更加清晰:“卖板栗,有买的快来买了!”一字一顿,清清楚楚,拖声妖气,让人没有购买的欲望。从搬入新家开始,每晚黄昏如此,从没更改过。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妇人,从她没有节奏的叫卖声中,可以判断出她卖货的急切。然而,这样的叫卖,生意究竟如何呢?没有人追究这个。
下楼拿了快递,胡乱吃了一点剩饭,小丽的情绪依然低沉。书是一页也没看,几本新书依然原方未动,字也一个没练。外面,华灯初上,夜开始了。再次折回床头,再次拿起手机,小丽下意识的翻着微信。她习惯了等待,习惯了看有没有对方发来的信息。偶尔,小丽会为对方的一条信息兴奋很久,也会因为对方的一个信息,影响着小丽的心情。世界上最近的距离在手机里,哪怕万水千山,我就在你身边。只要想说,不花分秒,就可以和对方交流,与距离无关。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在心里,如果不愿说话,哪怕同一屋檐也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尽管同床也未必能做同一个梦。小丽这样想着的时候,她开始怀疑人生,慢慢的不信任感情了。一些事改变一个人,2017年国庆那个劫,那道伤疤,印在小丽的额头上,也刻入了小丽的心里。原谅需要时间,改变却只需一件事一句话就足了。这样的过往,小丽不想再提起,那是她的心伤,那是一个个无法释怀的鸿沟,暂时埋藏着吧。
不能再继续做无用的赘述了,借用杨绛老先生的语录来祭奠已经消磨了的时光吧:“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华似锦。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望远处的是风景,看近处的才是人生。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恰在此时,夫打来电话,他就在回家路上。收回思绪,原谅已经浪费了的时光,起床为他准备洗澡水吧。哪怕又要接着浪费时间,这样的浪费,却是值得,珍惜当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