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尽管水面会有所波澜但也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可袁朗不是石子,他是一颗泡腾片。
袁朗作为全能型战士,在和小白同吃同住一周便熟悉了彼此。这七天,月莎在办公室里看到他翻遍了关于犬类的各种书籍,笔记本写满了一整本。除了看书的时间,他还要处理公务,训练,和小白玩耍,一天二十四小时他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第七天那晚,袁朗告诉她,“明天我准备和小白进行一场丛林搜索八天短期训练,这八天需要你随时注意对讲机通话,我主要是怕小白发生什么问题。”
“八天?会不会太多了?”月莎下意识就想拒绝。
袁朗一眼就看穿了她懒惰的本性,他其实最看不上这种把生命看成儿戏的人,声音冷了些:“这是命令。”
“是,长官。”
这是袁朗第一次看到她站得笔直给他敬礼,他顿时感到肌肉紧绷,身体僵着。月莎脸上露出个清清淡淡的笑,“我可以走了吗?我要下班了。”
袁朗看了眼时间才晚上八点,平时她都陪他到九点才走。
“看下我的计划,检查下有没有问题。”袁朗把自己的笔记本翻开放到她面前,她没接,这么垂眼看着,他也只能一手托着。
第1-2天:极限适应期
负重丛林渗透:士兵携带25公斤战术装具,军犬佩戴5公斤携行具。每天在30度陡坡的丛林中行军2小时,路线含荆棘区、浅水区,士兵需同时指令军犬“随行避障”,中途不休息,超时10分钟则次日加练1小时。
抗干扰服从强化:在行军途中,随机安排3组“突袭干扰”,士兵需在干扰出现的10秒内,下达“卧倒隐蔽”指令,军犬需立即趴在士兵脚边,头部贴地减少暴露轮廓,未达标则重复该环节5次。
环境预判协同:士兵每行进50米,需停下观察植被痕迹。并通过指令,让军犬预判下一段路径的危险方向。军犬需提前调整行进姿态,预判错误则带军犬原路返回重走。
核心目标:军犬在超负荷、强干扰下,对“卧倒”“随行”指令响应率100%,无焦躁、逃窜行为;士兵能通过植被细节,提前30秒预判环境风险,并精准传递给军犬,形成“预判-应对”联动。
注意事项
士兵需每小时检查军犬脚掌,发现磨损立即用战术胶带包扎,全程不允许给军犬额外补水,仅靠携行具内应急粮补充,模拟战场缺水环境。
第3-4天:精准搜索攻坚期…核心目标:军犬能100%分辨有效与干扰气味,动态目标示警准确率100%;士兵与军犬的“示警-卡位”衔接无延迟,且战术动作符合实战隐蔽性要求,无多余肢体动作。
第5-6天:高压对抗期…核心目标:移动目标搜剿成功率大于百分之九十,突发危机应对无失误;夜间红外搜索能在40分钟内完成,人犬全程保持“战术静默”。
第7-8天:实战验收期…随机划定400㎡陌生丛林,隐藏3个动态目标加1处化学气味干扰源,无时间提示,仅告知任务:清除所有威胁。
月莎看着这份详细计划皱起了眉头,直至今日军犬训练的核心任务依旧是基础服从、警戒巡逻和单一目标追踪,尚未系统性引入复杂地形战术协同科目,连美国的训练重点都是以应对简易爆炸装置,还要依赖专业训犬员与工兵的配合。他这份训练计划在战术理念、训练强度和科目设计上属于超时代的战术蓝图。
她只是个兽医,训犬师也是靠天赋,哪里懂这些战术,还检查?检查个屁!她要是长官,也只会说好好好。
“携带25公斤战术装具在三十度陡坡行军两小时?”月莎就差没把“你不行吧”四个字写在脸上。30度陡坡接近普通楼梯坡度,还要带25公斤的东西。
袁朗把笔记本合上放到桌上,再用水杯压住。月莎看着他突然弯腰趴在地上,俯卧撑的姿势。
“坐上来。”
还有这种好事?月莎想欺负他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难得他主动开口,她二话不说就坐到他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