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细致的洞悉力、持久的坚持力,还是良好的团队凝聚力,都能快速缩短你与成功之间的距离,而高效的沟通力更是促成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在行业中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依靠自己与众不同的交际和沟通能力,获得上级的认可与信任,得到下属的支持与爱戴。所以沟通大师卡内基说:“现在的成功人士,有80%以上是靠沟通力打天下的。”
在现代快节奏的职场中,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否能说,是否会说,是否具有出色的沟通力,将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就能发现,那些被认为工作能力强的人,在跟人交流时都能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具体,并能准确地关注到对方的需求,这无形中为沟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借助沟通,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换信息、相互了解并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有效的沟通之所以对社交很重要,就在于沟通能打开社交中双方的心扉,并能化干戈为玉帛,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沟通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每个人的思维角度、处世方法等都不同,面对不同的人,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运用我们惯用的思维方式并不一定能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此时多与他人交流,集思广益,才有可能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如缺乏必要的沟通,就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影响人际关系。
沟通的目标不是“口服”而是“心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能够达成一致,感情能够畅通无阻。前文提到,沟通很重要,大多数人的烦恼都源于与他人的沟通不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一次沟通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呢?是以达成沟通发起者的具体目标为标准吗?并不见得。
在有些沟通中,沟通者对人对事并不能完全做到“心服口服”,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口服心不服”。比如临下班时,忽然来了个着急的活儿,领导要安排一个员工加班,这多少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加班。这时我们可能认为,如果员工同意加班,就是沟通成功、有效;相反,如果员工不同意加班,就是无效沟通或沟通失败。
也就是说,人们常以沟通结果来判断沟通的效果,而对于沟通的氛围、过程和其他衍生状态都不重视,只关注显而易见的“口服”,而不关注对方有没有“心服”。如果员工带着心里不服气的状态去加班,很可能会在工作中造成不该有的内耗,或者对工作应付了事,不愿意认真完成。
所以在沟通中,仅仅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比有效沟通效果更高的沟通标准,就是既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要求,又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即达到一种高效沟通的状态。有效沟通只是通过沟通行为让对方去执行和完成任务,高效沟通才是我们在沟通时要达到的目标。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的沟通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沟通的三大要素。如果你想让沟通最终高效地达成目标,就必须遵循下面这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