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灭掉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按照宗法制的原则,将土地分给周王室的子弟以及有功之臣
武王,周公,成王时期陆续封赏了71国,随着周王朝的扩张以及贵族子弟的增多,诸侯封国日益增多,到了春秋时竟然有所谓千八百国的说法
当然,在这千余国之中必定有大有小,而且其名目也并非全部载于史册
史学研究者统计了《春秋》《左传》的记载其中共有国家148个,而较大的,则有其齐,晋,楚,秦,鲁,曹郑,宋,魏,燕,陈,蔡,吴,越等14国
之所以会出现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的情况,是因为在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中,对中诸侯的管辖范围称为“邦域”
有严格的规定,诸侯不能随意变更或离开领土,但是诸侯的邦域必定有大有小,从而造就了诸侯的国力也有强有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领土广袤,治理有方的诸侯国,其影响力逐渐跨越邦域扩展到周围地区,构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强国势力范围的小国家或者成为附庸,或者干脆为大国所灭,这种情况在西周时期已经有之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势力衰微已经不能有效管制诸侯国之间的事务,于是野心勃勃的诸侯国之间往往爆发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小国沦陷的情况就更加寻常
据清代学者顾栋高统计春秋时期齐国兼并十个国家,晋国兼并18个,秦国兼并12个,楚国兼并42个,而像鲁国这种中等诸侯国也兼并了9个,宋国则兼并了6个
在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之中,地理位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位于中原地带交通便利的国家或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以及位于边疆地域广袤的国家,均先后强大起来
在春秋时期的政治舞台之上,留下了浓重墨彩的一笔
在十几个较大的国家中,位于东部的是齐国和鲁国,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位于现在山东省东部,看似远离中原,却据渔盐之利,在春秋时期发展很快,后来成为一方霸主
跨越了泰山,鲁国就位于齐国的西南角,鲁国原本是周公的封地,和周王室关系亲密,因此也享受了特殊的待遇
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王曰叔父,嘉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可见鲁国对于周王室的意义尤为重大
春秋初期。鲁国还一度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后来对外受制于齐,对内受困于卿、大夫掀起的连绵不断的内乱,逐渐衰落下去
位于南部的是楚国。楚国的先祖熊绎据说是祝融的后代,虽然经过周文王的册封,但由于地理位置游离于中原之外,一向被中原各国目为蛮夷
可是,正是这个蛮夷,在周昭王、穆王时一度与西周王室打得难解难分,逼得周王室在南方册封申国,作为防备楚人的前哨站
到春秋初期,日渐强大的楚国干脆自行称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起来
位于西部的是秦国。秦国和楚国一样,虽然号称是名门之后(秦国国君据称是大禹治水的主要助手--伯益的后代),但亦因地处偏远而被视作戎狄
直到秦襄公时,适逢平王东迁,而秦襄公出力颇多,才正式被封为诸侯。随后又接收了西周的王室故地,从此逐渐成长为一方霸主
位于北部的是晋国和燕国。晋国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幼帝唐叔虞的封地
原本称为唐国,后来因为晋水的原因,改称为晋国。平王东迁时,晋国也曾经参与其中
春秋时期,晋国长期陷于内乱,还出现了小宗攻灭大宗的情况。尽管此,晋国国力始终很强,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晋国的东北县燕国,燕国的始祖是和周公旦齐名的召公爽。燕国地处东北、本来地势偏远,幸好是周王室的嫡亲子孙,才没有被中原诸侯排挤
不过,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
燕国在春秋时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
中原地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一带邻近周王室,诸侯国更是众多,形成犬牙交错之势
其中比较大的首推郑国,其实郑国立国颇晚,是由周宣王册封其弟王子友而形成
王子友颇有政治眼光,在西周末年的动乱中,他提前就转移了封地的财产和人口
因此郑国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因为在平王东迁时出力颇多,地位陡升,成为春秋初年中原地带的强国
郑国往东是宋国。宋国是商朝王族的后代,作为前朝旧人,被封在中原地带原本是要接受四周周王室子弟的监视
可到了春秋时代,宋国居然凭借着有利地形还短暂地崛起,可惜其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野心,因此霸权一瞬即逝
后来更爱沦为兵家必争之地、饱受战争的祸害
卫国也是中原比较重要的诸侯国,它的历史也很悠久,是周文王之子康叔的封地
春秋时期,卫国曾经多次参与政治活动表现也算活跃。令人称奇的是,也许是卫国太小,小到无足轻重,卫国之名一直存留到秦二世时才被正式废国
到春秋后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也相继崛起。这两个国家原本也是“蛮夷”,但都先后以其强大的实力获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就是由这些国家共同创造的
不过,春秋初年,各国诸侯势力还算相对平均,受制于相对平衡的势力范围
各个国家暂时还尊重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共同抵御四方蛮夷戎狄的人侵,因此周王室虽然窘迫,倒也还能勉强维持稳定,惨淡经营
不过,这种情况仅仅持续了几十年。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强弱变化、脆弱的平衡终于被打破。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终究还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率先发难的就是和周天子相距不远的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