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弈明在立下豪言壮语之后,便收拾行李,与杨弈哲他们一起启程前往当时的首都——洛阳。
洛阳是前朝和现在的政治中心,但姑苏离洛阳甚远,杨弈明他们准备了将近半年的食物以防万一。但杨弈明心中也清楚的是,薛翊之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已经在绑架案中发现了蛛丝马迹。
杨弈明他们终于离去了,杨老太爷望着他们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弈明血气方刚,怕被江湖人士所忌。”杨老太爷说。
一个仆人架起了马车,杨弈明他们启程了。望着窗外的美景,杨弈明感慨万千。人群、亭台、柳树、小池……这些曾经不太吸引他的事物,如今已要分别了。杨弈明也知道,此次进京危险甚大,若果入朝为官,就不能常回来了。
“哥,你在想什么呢?是不是被姑苏城的美女吸引了?”杨弈哲笑着问。
杨弈明只是笑笑,他只是在想些什么事情。
行了将近一天,杨弈明都是这个样子,不只是杨弈哲,连谭悦萱和言姝璇都有些担心。
“弈明,你怎么了?”谭悦萱十分担心。
“没事。哦,现在行到哪里了?”杨弈明问。
“少爷,此程已行至建业,离洛阳尚有距离。”马车夫说。
默默无言中,杨弈明行了许久,差不多有个一周,虽然他们都十分担心,但杨弈明离乡的情绪早已没有了,只是杨弈明想休息一会儿。
他们已行至庐州,离洛阳还有近一千三百里,马车夫不得不加快了车速。杨弈明终于缓了过来,和杨弈哲他们聊聊天,一路上更愉快了。
不知行过了多少时日,也许有两三个月,杨弈明忽然看见了一个大的建筑。
“这应该就是洛阳了。”简宇夔说。“我曾经来过这里。”
不管简宇夔有没有来过这里,这里的城墙都告诉他们了。这里是“洛阳”。
杨弈明十分激动,在进行了一套令人烦躁的检查后,杨弈明他们进了都城。
距离杨弈明考取功名,只有一周之遥。他们早已参加过考试,只差一次,就能金榜题名了。
“这几位,想必是杨府的吧。”一个人走过来,说。
“你是谁?”言姝璇警惕起来。
“在下是杨氏钱庄洛阳部掌柜潘洄,经营馆舍一家,今日得问五位到此,我小馆真是蓬荜生辉啊!”那个人的用词让言姝璇更加警惕,但杨弈明选择了信任。
“弈明……”言姝璇对杨弈明使了个颜色,杨弈明走来。
“你不觉得那个潘洄有点不对劲吗?”言姝璇问。
“我大概看了一下,没什么大问题。他也不是薛家的人,不必担心。”杨弈明自有主张,他又简单分析了一下这个人。“这个人应该心地善良,但头脑精明,只要保持点距离。言姝璇,不要对谁都警惕成这个样子。”
言姝璇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了杨弈明。
他们几个在潘洄的馆舍住了几天,终于要考取功名的时刻到了。这可是殿试,皇帝要亲自来看。
他们前往了当朝皇帝林溯渊的皇宫进行殿试,杨弈哲一进去就冷汗直冒。
杨弈明他们已经见过皇上,在位置上坐定。
开始了。起初林溯渊没有注意考生,就坐在龙椅上打盹。但后面就不一样了,临近考试还有大概半柱香的时间,林溯渊站了起来,一边走一边看考生的试卷,他走到了杨弈明旁边,只见杨弈明正飞快地写着写什么,林溯渊一下就被这个大他一岁多的考生吸引住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杨弈明的试卷。
“愿四海升平,紫都大定,愿奋智能,护主定幸。今国力空虚,赵国猖狂。欲古今之法度,破大势之迷雾。”
林溯渊看得热血沸腾,他觉得这个人不太简单,他又看到旁边杨弈哲气喘吁吁地写着,但杨弈哲的文字就比杨弈明差一点,也是时局和政治。林溯渊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找机会使两人中举。
考完了,杨弈明他们回去了。谭悦萱喋喋不休地问杨弈明和杨弈哲科举情况,杨弈明总是笑而不答,因为经过了前几次的历练,他也知道这次的结果基本是定了。
过了几天,京中传出消息放榜,杨弈明他们赶忙驾车跑了过去。
杨弈明他们到了那里,一堆人已经挤在了榜前,杨弈明找了又找,找到了杨弈哲的名字,不错,第二名,解元。他找了又找,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他心中一惊,谭悦萱他们也是。像杨弈明这种人,中个举什么的应该不成问题,可现在呢?
谭悦萱捂住了嘴,眼泪立即落了下来。杨弈明垂头丧气。
“哥,别找了!我第二,你第一!”杨弈哲跑过来兴奋地说。
杨弈明呆住了,他赶忙跑过去看:杨弈明,一甲第一名,状元。
杨弈明心中又是一惊、他的内心十分激动,正跳得飞快,杨弈哲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两个人紧紧拥抱了一下。
“传陛下圣谕!”一个太监来了,众人慌忙跪下。
“宣杨弈明、杨弈哲入宫中,皇上要亲自接见!”那个太监说。
于是,杨弈明和杨弈哲又坐上了一辆车。杨弈哲高兴地手舞足蹈,杨弈明却很淡然,因为有可能他会有新的对手等着他。
正想间,他们到了皇宫。杨弈明他们急忙走进去。
杨弈明向皇帝林溯渊行了礼。林溯渊一挥袖子。“朕十六岁即位,如今距前朝文宗皇帝已有两年。今日召两位来此,意欲共谈邦家之事。”林溯渊说。
“陛下愿从何谈起?”杨弈明问林溯渊。
“愿从外邦侵我强幸开始谈起。”林溯渊叹了一口气。“朕自即位以来,赵国就派强兵压我边塞,赵国皇帝靖伦不怀好意,两年中,已挑衅我君臣将士十多次。朕心怀愤慨,派兵攻伐,在燕云之战中吃了败仗,损兵折将,进贡金银盐铁无数。”林溯渊越说越气。
“陛下,为何不在战争中强硬些?”杨弈哲问。
“说来话长。我朝中之臣,尽是昏庸之辈,唯有一个宰相方廷之是个人才,去年遭奸臣谗言,被贬建邺。我欲寻而不得,又听闻他年老体衰,前几个月已经离世。朕的臣子皆不愿与赵国战斗。所以,朕朝中无将欲伐,士兵无力。”
杨弈明心中已有了合理的对策,但他不便说出来。
他向林溯渊提了一个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