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树枝上最后一片枯叶落下之时,也就宣告之秋天已经逝去,接踵而来的是寒冷的冬天。
夜里的北风好像钻子一般呼呼地吹刮着,震得那窗户也发出了声音。
或许是天气太过于寒冷了,居民楼里的住户们渐渐地关掉了灯,纷纷上床入睡了。
夜里十二点多,杨扬起床去卫生间时,听到有咳嗽的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从思思房间里传来的。
杨扬赶紧打开了女儿的房门,看见思思正咳得厉害。杨扬走到了女儿身边,一摸额头,滚烫如火。
“你发烧了?”“妈妈…”思思一边咳嗽一边叫着杨扬。
杨扬立刻从客厅里的抽屉里拿来了体温计一量,38°C。杨扬脱去了思思身上的衣服,从卫生间里打来了一些温水,开始给孩子物理降温。
过了一会儿,思思的姥姥姥爷也醒了。他们也来到了思思的卧室里。
“怎么了,这是?”姥姥急切地问道。
杨扬一边给孩子擦拭身体一边说道:“发烧了。”
“那赶紧上医院啊!”杨扬的妈妈宁慧茹急切地说着。
“妈,您先不用着急,我这会儿在给孩子物理降温呢,如果明天起来还是不退烧的话,再带思思去医院。”杨扬耐心地解释道:“好了,爸妈,你们先去睡吧!我来照顾孩子就可以了。”
杨珅走到了外孙女的床边,对杨扬说道:“还是你去睡吧!明天还得上班呢,我和你妈留下来看着思思。”
“这行吗?”杨扬明显不想麻烦自己的父母。
杨珅见自己的女儿还愣在那儿便催促道:“你赶紧去睡吧!养好精神,没事的。”
寒冬里的骄阳总能让人觉得无比的温暖,就像是给这恶劣天气带来的希望。煤气炉上的锅子咕嘟咕嘟地煮着香喷喷的小米粥也是在冲淡着冬日里的寒冷。
每天早上,是杨珅和宁慧茹最为繁忙的时候了,他们要早起给女儿和外孙女做早饭,为了不让杨扬的时间太过于紧张,他们坚持送思思去学校,让杨扬安心地去上班。
杨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来到女儿的房间里。本来思思昨晚半夜发烧,杨扬想着今天先不让她去学校了,让女儿在家休息;没想到一打开房门,思思已经换好衣服了。
“思思,你还难受吗?”杨扬关切地问道。
只听得孩子软软糯糯的声音答道:“妈妈,我已经好了。”
杨扬走到了孩子身边,摸了摸额头,再用体温计量了一下,的确已经退烧了。
这时,杨珅也来到了思思的房间里:“怎么样了?”
“喔,已经退烧了。不过,你今天要多喝点水。”杨扬跟思思叮嘱道。
“要不今天就先不要去学校了。”杨珅害怕孩子到了学校之后,接触的人太多,容易产生病毒。
思思摇了摇头:“不用担心的,姥爷,我已经好了。”
“好好好,都听你的,不过你要记住了,今天一定得多喝水!”杨珅招架不住孩子的撒娇。
午后,下过雪后的房屋上像是盖了一层厚厚的、松松软软棉花,远远望去,竟是那样的轻盈可爱。顽皮的孩童儿走在路上,故意踩在厚厚的积雪上,留下一串串各种各样的小脚印儿。远远望去,各式各样的脚印连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作。
午休起来,杨扬正准备去打一杯水然后开始工作就接到了思思班主任打来的电话。
“喂,宋老师,您好!”
“是思思妈妈吗?我想跟你说思思有点儿不舒服,我想要不你来接她回去休息吧!”电话那头的宋老师跟杨扬说道。
杨扬想着孩子可能反复发烧了,于是便回复说:“好的,宋老师,我知道了,我现在就让她姥爷过去接她。”
杨扬挂掉了电话,便给自己的父亲打了过去:“爸,思思可能在学校又发烧了,我看您去接她回家吧!”
“好好好,我现在马上就去。”杨珅一听说外孙女身体不舒服,心里也是特别的焦急。
让自己的父亲先去照顾思思,杨扬也能够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了。不过天底下哪有不担心儿女的母亲呢?于是杨扬加快速度地把今天的任务给完成了,便提前下了班,来到医院看望女儿。
两位老人家从学校里把思思接了出来,然后把孩子带到了医院里去,给孩子验血才知道是病毒感染,需要打点滴。
当杨扬赶到医院里时,思思的点滴已经已经打得差不多了。
宁慧茹唠叨道:“其实今天早上真就不应该让孩子去学校的,早上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指不定是去学校孩子之间交叉感染的。”
“妈,您不能这样。别孩子一生病就不让孩子去学校啊,这以后养成坏习惯可就不好了。”
北国冬天的晚上总是特别的寒冷,屋外的世界就像被一个巨大的冰罩给笼罩起来似的。北风如一个调皮的孩子;更是猛烈地吹刮着光秃秃的树枝。天是一片灰蒙蒙的,好似又要下雪了。
真的,不一会儿,雪就像羽毛一般轻飘飘地从天空中扬了下来,今晚的雪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
杨扬走到餐桌边倒了一杯水,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了,便问了还在看电视的双亲道:“爸、妈,你们还不睡吗?”
宁慧茹看了一眼女儿:“你过来坐会儿,我有话跟你说。”
“怎么了?搞得这么严肃。”杨扬笑着说道。
宁慧茹放下手上正在缝制的纽扣:“杨扬,我和你爸都觉得;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怎么了?”杨扬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的父母。
宁慧茹叹了一口气儿说道:“这么多年了,你是时候应该给思思一个完整的家了!闺女,不是我和你爸不愿意帮你啊,可是我们年纪一天天大了,你说你以后怎么办啊?”
“我说你怎么老是这样啊?”杨珅明显不想让女儿为难。
宁慧茹却严肃了起来:“我说错了吗?她如果结了婚,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不都有人一起分担了吗?至少不用像现在这么辛苦,不是吗?”
杨珅轻轻一笑:“你想得太简单了吧?要是那个人对杨扬、对孩子不好,那还不如不要呢?”
“你怎么就那么肯定那个人就对杨扬和思思不好啊?”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啊!”杨扬及时制止住二老的争论:“挺晚的了,都早点儿睡吧!”
杨珅和宁慧茹被杨扬劝说回了房间,可是两位老人家的争论根本就还没有停止。
“要我说啊,当初就应该听我的;不要生下这个孩子,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宁慧茹说了一句大实话。
杨珅却是站在杨扬的角度,维护着杨扬:“你这叫什么话啊?思思不是你一把屎一把尿照顾着长大的,你不也是疼孩子疼到骨子里?”
“我是心疼我闺女,好吗?”当妈的似乎都是刀子嘴豆腐心:“老头子,我跟你说句实话吧,我觉得那男的根本就不可能再回来了。而且当初也是他先出的国,说不定早就把杨扬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宁慧茹说着这话儿的时候,眼神里满是心疼和无奈:“你知道我最担心的事是什么吗?杨扬这性子本来就拧,你说说都这么多年了,以后咱俩要是都走了,这可怎么办啊?”
“儿孙自有儿孙福,操那么多心干嘛?”在杨珅这里,什么事还是挺看得开的。
“唉!”宁慧茹叹了一口气儿继续说道:“不管怎么说,孩子还是应该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长大,这样对她的性格、各方面也会比较好。”
杨珅一边脱下娃子一边说道:“好了,不要再想了,早点儿睡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流传至今。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从孩子出生开始,为人父母就不断地为其操劳着。从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再到上学、离家、成家立业,每一个阶段父母都无法真正地放下心来。
宁慧茹看着女儿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太过于辛苦,于是希望杨扬能够放下心结,早日开始新的人生;她自然也知道在茫茫人海中寻得良婿并非易事。但最重要的是女儿是否愿意展开心扉。宁慧茹多么希望杨扬身上的重担能够有人愿意一起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