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晴想了想,这才三条“罪名”,如果是事实,柳昱足可以被拿掉。
当然,这些“罪名”只是不得人心,在员工中间必然有很大的怨言。只不过,没有人敢当着老板的面捅出来。
所以,如果悄悄在员工中间打听,可能会有收获。
但是,另外一方面,郑总都容忍了柳昱虚开发票的事,那这些“罪名”又能算得上什么!

所以,郑总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这里,许晴给周诚打去了电话。
许晴周总啊,在家呢?
周诚在!
许晴有个事儿,问一下!
周诚什么事儿?
许晴你手下的那个主管,现在开多少钱一个月?
周诚你问的是小范吗?
许晴是的,我一个朋友的儿子,也学的这个专业,想过来,我得先了解一下。
周诚哦!哦!小范三、四年了吧,现在六千多。只是……
许晴咋了?
周诚嗯!这是两年前定的,这两年没调整过。
许晴调整工资具体归谁管?
周诚管理层由郑总调整,我这边的人是我建议,柳总调整。
许晴好吧!如果调整的话,小范这样经验的能开多少?
周诚最起码,怎么的也得个七千加吧!
许晴现在入职的话,真能开到这么多吗?
周诚您介绍进来的话,应该没问题!
许晴不考虑谁介绍进来的这个因素,估计也差不多。咱们柳总还是看能力的吧!
周诚呃~~~~
许晴从周诚不便表达的停顿中听出了一些问题,她也就没有再问下去
挂断电话,许晴找出来之前标书中的财务报表。

以小范的工资水平推算,其余大部分同事都应该低于这个水平。
工资的支出总额明显超出了最大数额,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呢?
有人虚设岗位,冒充人头,吃空饷?
许晴进行了多个假设,太多需要求证的细节了。最重要的还是郑总的态度。
如果直接问郑总,可能就没有回旋的余地或者无法进行后续的细节调查。
所以,许晴想到了陈果。此时此刻的她应该能发挥一些作用。
综合许晴对陈果的了解来看,第一不能直接将问题甩给她,否则会直接爆炸。第二,要逐步透露问题,让陈果自己产生疑问,然后求证。
以亲戚的小孩找工作为借口确实是个不错的引子。在周诚那里已经验证了。

许晴先冲杯咖啡提提神,也顺便观察一下大厅里的同事,寻找一下突破的目标。
茶水间里,咖啡罐子已经见底了,只能来点白开水了。
杯子泡咖啡久了,白开水里都隐隐约约有咖啡的味道,喝下去的时候又感觉不到。
许晴忽然想到,是不是嗅觉比味觉灵敏,只要有珠丝马迹,总会留下一点气味。
这种气味只能藏在同事们中间,需要一个嗅觉敏锐的人去发现。
另外,还需要找到一个能将这种”味道“散发出来的人,比如那个举报者,比如陈果。
是谁能了解项目的资金的来胧去脉并且对财务上的事情也知根知底。
符合这些特征的人并不多,或者有可能“正义不缺席”可能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