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春去冬来,眼看着柳枝抽条,紫禁城上下焕发盎然绿意。
眼下后宫无主,负责东西六宫大小事宜的乃是贵妃张氏。
张贵妃此人宽厚、仁德。
近年以来,每逢开春,紫禁城总是会挑选一批大龄宫婢,放人归乡婚配。
杨稚儿年龄不小了。
按理说,自小与她一起长大的姑娘眼下基本都已经全面完成二胎计划了。
杨稚儿掰着指头数了数,无论怎么计算,今年总归轮到她出宫去了。
关于她的婚事……不知道如今父亲心中究竟有没有计较,不知道她将来的夫君乃是何等模样……
她本来以为不久以后就可以等到出宫的消息。
孰料,她左等右等、前等候等,末了竟然等到养心殿传来圣上的旨意。
“永乐十四年二月初一,由总管内务府抄出。奉旨:太子少傅、谦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杨容女杨氏,年二十一,端赖柔嘉、丕昭淑惠,毓质名门、敬慎持躬,今册为太子妃,望今后修德自持、绵延后嗣。”
宣旨的小太监宣旨作罢,朝向杨稚儿一连串直作揖。
直至接过圣旨,杨稚儿依旧呆若木鸡。
棠棠服侍她换下锦衣卫的飞鱼服,换上繁复沉重的严正宫装去往张贵妃处叩首谢恩。
父亲早已遣人等候在宣德门门口,杨稚儿谢过恩后便回家待嫁。
待嫁待嫁……
虽然,眼下太子正值盛年、春秋鼎盛,可是距离杨稚儿想象中的未来夫君相差甚远。
她少年时曾经疯狂迷恋汉王,纵使如今已经断情,奈何心目之中有关丈夫的形象还是不自觉地朝向他靠拢。
她已经是老姑娘了,可是她今年二十有一,及笄不过六年,相比同样待字闺中的女儿家确实不再年轻,但是追根究底与太子相比,她依旧是风华正茂的黄花大姑娘。她自问虽然不敢自称花容月貌,然则西六宫的帝王妃嫔没有一个愿意留她在自己宫里当差的,各种缘由不言而喻。
太子多病,一条腿残疾,加之常年卧病在榻需要人伺候,能不能人道尚且两说,谁知道……谁知道她与太子成婚以后会落得何等境地?
杨稚儿轻叹。
她不敢私自揣度帝王圣意,然则今上之意已经明了。
为了拉拢父亲,为了保证父亲永远支持太子一支,所以陛下不得不出此一策。
她不想与太子成婚,不想做什么狗屁的太子妃。
东宫里头女人不少,她膝下无子、根基不稳,如何在诸多佳丽之中立稳脚跟?
然则,陛下九五之尊,金口玉言,如何悔改?如何违抗?
为今之计只得认命,勤恳侍奉太子病榻之前。
皇太孙生母先太子妃张氏已经薨逝。
如果没有意外,她能够平安在紫禁城中熬干青春,将来作为正宫皇后正式退休,皇太孙继位以后怎么也可以以嫡母名分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后、入主慈宁宫。
这般想着,杨稚儿逐渐放心。
她背靠母族,想来于皇宫大内也不会真的有人动手加害。
至此,杨稚儿决定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