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侯大寿,诸多达官显贵前来祝贺,一个韩姓女子和一位青年来到言侯府上称是言侯旧识老友,原来韩氏曾与夏江有一段情缘,青年人便是夏江的儿子。韩氏将她所知与夏江有勾结的人悉数列举,宫里宫外展开一场大肃清。梅长苏来到天牢,将外面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夏江。
可尽管夏江此时是在大牢里,但他的余党还在外面继续伺机等着机会。而就在谢玉死讯传至金陵的时候,夏江手下趁夜行刺莅阳长公主,幸好萧景睿及时赶到,刺客未能得逞。莅阳不解是何人为何要将她置于死地,萧景睿想起母亲随身携带着谢玉离京前留下的亲笔手书,怀疑与手书内容有关,母子二人决定一起查看手书内容,发现了埋藏13年的惊天秘密。之后萧景睿欲向陛下揭发真相,莅阳长公主连忙阻拦,告诉景睿如果说出真相就是挑战天子权威,绝不会有好下场,更不可能会让梁帝甘愿处理此事。最后母子二人来到太子府,决定交给景琰,却发现梅长苏也在场。
莅阳公主靖王殿下,这件事恐怕不能外人在场。
萧景琰苏先生不是外人,他帮了我很多。
一句话让莅阳公主和萧景睿知道了梅长苏现在在萧景琰心里的地位,也避免了梅长苏的身份被进一步泄露的危险。在莅阳公主和萧景睿说明来意后,景琰欲让莅阳长公主携谢玉手书在梁帝寿宴上代谢玉领罪,使得梁帝不得不重审赤焰旧案。莅阳长公主随即允诺完成上书呈冤的使命。梅长苏叮嘱景琰呈冤之事变数诸多,应早作打算,而景琰早已将一切都提前预想并做了安排,梅长苏很是欣慰。景琰问梅长苏是否冤案洗血后便会离开,梅长苏宽慰景琰,沉冤既得昭雪自己也该释怀,并承诺会常来看他。庭生一直在殿外等候,梅长苏希望景琰保守庭生身世秘密,景琰答应梅长苏,并将庭生收作义子。
萧景琰(像是突然想到什么)小殊,你夫人......
梅长苏她现在身体不太好,在府内休息。
萧景琰那等她好一些了带她来看看我和我母亲吧。
梅长苏好,一定。
梁帝大寿之日,景琰、梅长苏、霓凰以及官员们早早来到大殿等候好戏开场。寿宴上,莅阳长公主却姗姗来迟,直到她上前跪拜梁帝的同时拿出谢玉的手书,历数谢玉夏江罪证及赤焰军当年悲惨遭遇,跪求梁帝下令重审当年赤焰旧案时,梁帝知道了,自己种下的恶果终需要在这一刻解决。与此同时,蒙挚、霓凰郡主、文武百官甚至纪王也一齐叩请梁帝答应重审赤焰旧案。只见文武百官长跪不起,向梁帝恳求重审赤焰旧案。景琰走到梁帝面前,义正言辞地表示当年旧案有罪或有失者皆应受罚。梁帝看着全部的人都叛变于他,疑心太子有趁翻案而谋反之心,不由质问梅长苏。梅长苏历数当年林燮对皇帝的扶持与忠心,梁帝大怒拔剑刺向梅长苏,景琰一步上前,挡在梅长苏与梁帝之间。梁帝剑锋直逼景琰,景琰问心无愧,同时向梁帝表示自己也绝不会是第二个祁王。最终梁帝手中宝剑落地,失魂落魄离开大殿。
宫中,梁帝哀叹已被东宫逼入绝境。静妃赶到梁帝身边,直言太子并无谋逆之心,而重审赤焰旧案是最重要的,而梁帝似乎也有听进去静妃娘娘的话,将梅长苏单独召至宫中。然后梁帝又下诏重审赤焰案,举朝释然,太子清明也得到更多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