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二十八:遗憾
前文的内容,羽之冒险队的小伙伴们知道的要比读者少得多,因为安菲特里特全程讲下来,只有短短20多分钟。
这可以让小伙伴们联想到上一次冒险即将结束时,那隆隆的古铜门即将关闭,Cross立在硝烟之间,淡然,悲凉的话语:我出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作为这个文明最后的人民,我应该与它共存亡……”
这个文明,这个文明,这最后的人民…
支持他们跨越世纪的基因,成为将他们捆绑至手术台上的链条。
他们永生,但他们短命…
让我们来细数这个族群的下场:
宁怡希斯特岛尚未逃脱的,死在地狱中,或是死在陌生的大陆上。有逃脱的,侥幸而深藏。
逃到叶里斯格岛的,关在斯兰卡附近的那个集中营里,并且人数偏多。在第二次灾难,人手全部派走之前,还有近百来号人。他们的下场前文已经暗示过:为了省时省事,统统赶到毒气室中,毒气罐从顶上扔下来,门被锁的死死的。在各种毒气刺激之下,有的七窍流血,一命呜呼。有的生生咳出肺组织来,苟延残喘。渐渐散尽之际,侥幸存活的手捧融化的眼球,布着血丝的珠子不甘的瞪着因毒气而褶皱干枯的皮肤…
是的,这是所谓的,被暴君做成人面鱼灯。谁也不晓得他们是怎样走出这毒气室去,勾住脊背,像蝼蚁一般钻回自己的家园——那物是人非的断壁残痕,只剩下一片寂寥,空旷,及那满心满腔的仇恨与痛苦。
羽之冒险队没有机会见到他们,其他队员甚至没机会去了解他们。唐晓翼在了解到这些时,已经…换了批人在身边了。
为了躲避死神的镰刀,为了躲避任人宰割的宿命。还有一部分人,被迫放弃家园,带着文明成果的钥匙,远渡重洋,寻找新的安身之地——这是泰勒洞那一系,在洋流的漫漫征途中所折损寥寥无几,Cross 和 Nightmare,可能是他们唯二留下来的后代。
这个猜测直接颠覆了前面的真相。但可能是自始至终的陌生,让他们并未将自己真正的身世公布出来。但到了如今,所有人都无所得知这一切了。
假设他们真正是那些事的见证者,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的族群在ZhiMin者残酷的镰刀下,一个接一个死去,他们侥幸逃出来,也无法逃脱辐射给他们的灭族之灾。或许他们因此想到自杀,这是人之常情。
但为什么没有呢?
比起去信任那些坚韧不拔的乐观品格,或许需要一个客观而有力的外部因素来支撑这一切。鱼骸骨,或许是在长途中用鲜血一遍又一遍转交的,能带下去,带下去…
小伙伴们想到Cross说的那些话“它是文明的象征,没有了它,这一切都将被断送。”当时只是简单的认为,这只是一个对他们而讲重要的物件,无法真正理会到其中深刻的含义。更是不解,为何他们他们以最终选择与文明共存亡这么个极端想法来。但联系上这一段,一切都说得通了。
他们本就是为守护文明最后一丝光亮,日日夜夜等待着自己海上的族群到来将这鱼骸骨物归原主。尽管这种等待是渺茫的,甚至他们可能会怀疑,这世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但凭借着那一点点渺茫的期待,他们等待着他们坦然的接受自己异化的事实。
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
暴君换了个皮肤,跨越几十年,将这仅存的最后一点点延续夺去了。他们彻彻底底的夺去了全部,是全部这个族群,这个文明的全部。他们贪婪邪恶,罪无可恕,肆无忌惮的将他们吞噬撕扯,正如同Cross所说的那般:“可能所有人都没有想过,一个文明的覆灭并非天灾或者传说,而是人性吧……”
……
密林中,隐隐露出几条晃动的光束,在安菲特里特湿润的双眸中跳动。望着自己的孩子那仍未苏醒的面容,她俯下身,轻柔的,慈爱的,将一切思念与惆怅汇聚唇边,在亚瑟额头上落下一吻。起身,游入海中,泛出一片遗憾的浪花…
全程,亚瑟都没有机会,哪怕是,看一看母亲的面容。
来人领头的是麦森爷爷,周围跟着几个热心的村民。伊戈尔拄着拐杖,和洛基跟在人群后面——他们在藏身之处听到奥菲斯的召唤,让他们莱斯特罗滩重逢。
村民在将人处于昏迷过程中的亚瑟抬上板车,送去医院。经医生检查,是一种类似于癔症的情况:常是患者在遭受重大打击等应激状况之后,大脑自我封闭对外界的感知,出现昏迷不醒,但是全身脏器器官正常,没有实质性损伤,各项指标都正常。这让小伙伴们松了口气。
“伊戈尔,这是怎么一回事?你们躲哪儿去了?”
三人连成一片阴影,把伊戈尔“逼”到墙角,“兴师问罪”
伊戈尔嘿嘿尬笑了几声,小声说道:“亚瑟的主意…他让我们护送真正的鱼骸骨…”
“啥时候的事?”飞飞追问。
唐晓翼立刻抢话:“等下,先不管啥时候。”
“嘿!懂不懂先来后到啊?”
“但是他为什么…要把麦森爷爷扯进去呢?而且是送的是鱼骸骨…”
“因为亚瑟知道,他是亚特兰蒂斯族除安费诺外第二值得信任的人类。”
洛基的话如同钟锤在三人心头猛敲一击。
站在目光中间的麦森爷爷嘴唇嗡动一下,像是在想措辞,最后,扯出一个苦笑,道:“别嘲笑我这种爱幻想的老家伙,总把自己当成某本小说的主人公…”
——
——
在多少场冒险后出生入死的友谊:连着一个机警,勇敢,有着奇特爱好,喜欢戏剧性,有着骑士精神的领导者;一个虚心寡言,默默记录,全力支持的陪伴者。
这在全球声名远扬百年不止的友谊,不止存在于书中。
有时候发现这点时,再看看手里捧着爱不释手的书,也会时常陷入联想。像孩子一样,带入英雄般的角色。
…
“你像极了福尔摩斯!”
“说实在的,那些小说中的人物真是不足为奇的,情节所带来的浪漫主义色彩,只会影响理智的判断。”
他擦拭着笛子,头也不抬。
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正如同福尔摩斯也在书中毫不留情的批判华生所敬仰的侦探。
—
“你可以看看那个最后一案,当时伦敦的轰动才迫使他后面有归来记,可见是多么吸引人。”
“我想我暂时是无法对他感兴趣的。”
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再往前一步,便有些不太礼貌了。他这么固执的人,将会将一生放在他的冒险航海事业中。
——
“我们竟然逃出来了,天呐!你真是太厉害了!”
“噢,谢谢。”正如同探案集中所说,他跟福尔摩斯一般每当有人夸奖他这方面的才能时,总会跟小姑娘被夸奖有叫好容貌一般,变得羞涩起来。
好吧,就让这孩童式的想象持续下去吧:或许他不抽烟斗,不是个侦探,不戴帽子,不穿风衣,但他从灵魂上彻头彻尾就是——
夏洛克•福尔摩斯。
作者大大雪月OK下一张。我要与第一张相对应了。
作者大大雪月我要放刀子。
于飞飞(慢性败血症)你刀子还没放完?
作者大大雪月No no no~
作者大大雪月还有个大的~
作者大大雪月下一张可能又是一大章
作者大大雪月要点时间……………………
作者大大雪月拜拜~
2504字。